劝学 荀子,劝学荀子原文及翻译

ysladmin 10 0

古代的荀子为什么会“劝学”?

荀子名况,赵国人又称孙卿。约生于公元前(313一238年)恰逢战国各诸侯国企图变法图强,后终被秦遂一战胜而归统一之前激烈巨变时期。他是先秦诸子中的集大成者,就在于他批判地吸收了诸子所长,当然更有所创见。他是孟子之后儒家最后一位大师,秦汉儒生传学的《诗》《礼》《易》《春秋》诸经典说,多赖荀子之力。他的学说奠定了法家思想的基石。《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大多数篇章是个人所作,小部分出自门人学生之手。《荀子》因唐代杨倞作注,而后广为人知,又广为流传。通行注本有清代王先谦的《荀孑集解》中华书局版,现代梁启雄的《荀子简释》上海人民出版社版。劝学篇是《荀子》三十二篇中的开篇文。曾列入中学语文古文课文中。荀子有一个流传千载迄今不衰的著名哲学观点,就是"性恶论"。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必有争夺。与生俱来本性都是坏的。这就是"性恶论"依据。怎样改变性恶呢,他主张唯有通过鼓励不间断积蓄学习,改变后天的客观环境由此变成性善之人,达到圣贤君子的境界。这也就是荀子之所以劝学的主要原因。《劝学》全文,以劝导人们努力完善学习为主,运用大量生动 比喻,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以及学习应该有的目的,态度与方法。其中许多论点至到今天还有意义和帮助。全篇句法简练,声调高扬,议喻交融,情文并茂,是一篇最足以表现荀子文章行文风格的说理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时赏析。应悟空大师相邀而作答。

荀子,名况,字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古代的荀子博学多才,为什么会“劝学”?

1,因“人性恶”而“劝学”。荀子虽是儒家人,但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尤其在人性的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广博学习并时常反省自己,才能“知明而行无过”。他指出,德性修养可以通过积累而改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荀子,劝学荀子原文及翻译-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因“学无涯”而“劝学”。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认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3,因“时多艰”而“劝学”。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国家不幸诗家幸”,“乱世出人才”,所以荀子高瞻远瞩,极力“劝学”,不仅振臂高呼,而且亲力亲为,蒙恬、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荀子“劝学”,通俗易懂,独具风格。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辩证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采飞扬,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雄浑,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也是在举重若轻地诠释人生。

劝学 荀子,劝学荀子原文及翻译-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荀子》的首篇就是《劝学》。就是劝勉、勉励人努力学习。

荀子为什么要劝学,并放在首篇呢?

一、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是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只有学习,才能启民智。使人有思想、有道德、有灵魂。与法家愚民思想不同,儒家提倡智民。

劝学 荀子,劝学荀子原文及翻译-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之本性是大体相近的。但后天不同的环境和教化,使人有了大奸至恶与大仁大义之别。

孔子未言人性是善是恶,只言相近。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更要通过教化,使人‘化性起伪’,去恶从善。

三、人也属于禽兽。但又有别于禽兽、贵于禽兽。因为人知道仁义孝悌、礼义廉耻。只有通过教化,才能使人从禽兽,成为小人。从小人,成为中人。再从中人,成为大人。大人者,君子也。

荀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从禽兽,最终成为君子。使人有思想、有道德、有灵魂。知道仁义孝悌、礼义廉耻。还要恪守中用之道,即以中为用,不走极端。(其弟子韩非恰恰相反,是把人变成行尸走肉——愚民)

儒家之教育,立人也。孔子谓之——君子振民育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好玩的国学以为,不仅仅是荀子,先秦儒家思想的大师孔子和孟子也都是劝学的。不过荀子是专门系统性的论述了人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

中国的儒家思想的一条主要的脉络,就是劝人向善的。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君子、大丈夫,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是从哪里来的?很显然与后天的学习有关。因此,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荀子,他们的劝学,都与人性的理论有关。

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人与人在人格的起点上是平等的,无论是凡人,还是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人性是相近的,是后天的学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凡人要想成为圣人那样的人,你就得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孟子的人性论是非常直接的,他认为人天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这四种善端与仁义礼智这四种中国道德价值相对应。但是孟子认为,这些善端你要是不去好好学习好好保存的话,有可能就会丢掉,丢掉了你就无法做个善人了,这个保存善心的过程,就是后天的学习。

荀子与孟子的观点是相反的,荀子认为孟子的性善论不对。人性是恶的。荀子说人生下来就要占有资源,就会趋利避害就要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这种欲望要是不加以限制任其发展的话,那人就会坏的不要不要的。所以,加强后天的学习很重要,这也是我们人限制恶性的重要手段。

总之,一句话,荀子认为我们人性中的恶,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逐渐改变,才能努力向善。

孟子的观点像温柔的妈妈一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向善,他说向善并不难,因为我们心中本就有善,而荀子则像个严厉的爸爸,他老是鞭策我们,我的内心是有恶的欲望的,所以我们要在礼制和法治的框架下,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欲望,这样也可以做个好人。

所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说的都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达到至神至圣的境界。

标签: 劝学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