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清照,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600字

ysladmin 7 0

你为什么喜欢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词人。

从我个人而言,历史上的女诗人或者女词人众多,卓文君,谢道韫,薛涛,朱淑真等等,而我最熟悉的也是最喜欢的便是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我眼中的李清照,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600字-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初中学到这首词时,一下子便喜欢上了,只觉得朗朗上口,闭上眼睛,只觉清风徐来之际,一片宁静。

我眼中的李清照,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600字-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后来,读了更多她的词,从《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中感受到她伤春惜春的心情,再到中年《声声慢.寻寻觅觅》时的深沉凝重,一种难言的心疼在我胸口涌动。

古代女词人李清照,她是一个什么的人?

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自幼聪慧过人,加之受家庭文学氛围的熏陶,少年成名,善于词章,语言清丽,格律严谨,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情调感伤。

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眼中的李清照,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600字-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生活简朴:李清照虽贵为官家子弟,自幼生活富裕,但婚后仍与其丈夫赵明诚崇尚节俭,节衣缩食。

2、擅长书画,通晓音律,喜爱读书、藏书:如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后遭遇朝中党派之争,金兵入侵等战乱。1127年,李清照与夫赵明诚南下江宁,整理遴选与其夫赵明诚共同所收藏书籍器物就有15车。

3、有担当,意志坚定,情感坚贞,关念故国:1129年8月,其夫赵明诚不幸离世,她独自漂流。为保存她与赵明诚所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赵明诚妹婿李擢,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功陷洪州,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促南下。

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投进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她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百般伤痛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于1132年嫁匪人张汝舟,知道真相后,状告张汝舟,而离异,虽经牢狱之苦,但她意志仍然坚定,坚持创作、读书,并把眼光着眼于国家,写出了充满激情、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作。

李清照也是一位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身居闺中时早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最具盛名的才女。前半生过着丰衣足食,婚姻美满的生活。由于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李清照因战乱辗转瓢泼。其夫赵明诚在这个时期不幸趋势,导致她的后半生改嫁被骗,一系列的打击让她的词多了幽怨。

提起李清照大多数人会第一反应“千古第一才女”是以才留名,不是以美留名。当然李清照的留世画像也昭示她是东方美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越,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从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君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能诗,六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编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是以才留名,不是以美留名。当然留世的画像也昭示是东方美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对宋代著名词作家李清照的概述,以上诸友已说的很明白,我不再赘述。我想通过读过李清照的词来谈谈对她的认识。

李清照写过很多诗词,比较著名的也有几十首。总的来说有下面几点:1,是我国诗词历史上的奇女子。她对诗词的热爱胜过对人生命的热爱。从她落迫以后,过着凄惨流落的生活,仍然用词来表述自己的感情。没有被吓倒。《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2,她写的诗词全是内心的写照。很少用古典和华丽的词语,让人读起来有真实感。

3.李清照是个有志向有理想的美女子。古代一般富人家庭的女子,学诗词,学书法都是为了抬高自已的门栏,好嫁一个理想的男人。而李清照在婚姻上遇到坎坷。这与她一心用在写诗词并著书上不无关系。4.李清照是个开放朗漫的女子。如为了追求幸福,不惜打破了古代的女人必须守规,不能再嫁的陳规。这在当时的年代是少見的。

我非常崇拜李清照,她是我古代女子中的偶像。


李清照怎么评价的苏东坡?

李清照的评价可谓二八开,是顺二八开。

先是“学际天人",崇拜之情可见。又“皆句读不茸之诗”,“往往不协音律”。笔者认为:此言并非贬意,而是对苏词词风.词格的一个客观评价。所谓不茸之诗,是说以诗为词。所谓不协音律,是说不便于歌。从另一个侧面体会,是说东坡词本来豪放无束缚,不以协律为能。这和刘辰翁评价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如岀一辙。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词人,自然不是东坡豪放风格的追随者。人们说“男中陈后主,女中李易安",不仅是对李词成就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李词风格的评价。独具风格的“易安体”其实多少带有陈后主的遗风。

而苏东坡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是他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笼,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使词成了无意不入,无事不言的文学形式,从而开辟了一代宋词。这些观点在北宋即已成为定论。包括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的李父李格非,亦师出苏学,崇尚苏学,李清照怎么会唱父亲的反调呢?

综上,笔者认为:学术观点有所不同是正常的,不代表认同甚至推崇其学术成就。李清照之评价苏东坡,就是这样。

这个“骂”字用的有些哗众取宠了,李清照在她著的《词论》里,对词的发展以及主要作词大家,进行中肯评价,充其量算是文人相轻,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清照标榜词乃声学,强调其协律可歌的特质,而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清照在肯定苏轼才学“学际天人”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音律不协”不足,应值得我们学习,在看待问题时应有辩证性的眼光,不可做管中窥豹之举。

李清照《词论》中有关苏轼的原文:“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多数评论家均认为苏轼词不协音律,非李清照一人。

晁补之说:“东坡词,人谓多不协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王灼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卷二)。

黄盛璋认为“他的词不协音律,在词可以付诸歌唱的时代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这个缺点差不多是尽人皆知,这是严重违反社会娱乐需要与乐伎要求的……清照强调词要严格遵守音律,实际上也是基于这种时代要求与词的特点提出来的。”(《李清照与其思想》 山西师院学报 1959年2月)

王灼也曾说过“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滥而作词曲,其高处入天,平处尚镜笑春,不顾侪辈。”

李清照论词重音律,反对以诗为词,因词律较严而诗律较宽,拿作诗的音律填词,自然有许多地方“不可歌”了,这是清照对词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小可认为,这一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认同,但不支持。

毕竟她的父亲李格非当年受知于苏东坡,更为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所以苏东坡相当于李清照的半个师祖。

所以她评价东坡词“像未经修饰的诗”之前,先要真心夸一句“学际天人”,因为苏东坡不但懂音律,而且精于音律,可偏偏却不在音律上进行过多润色,虽然多了一丝自然豁达,但是乐感上就逊了少许。

但是在学术圈里,“不同意”是一种美德,并且是被老师赞赏的一种美德。所以,没有人会说她这种婉约的批评是不尊重,反而会认为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苏东坡的不协音律在历史上是出名的,而且是公论。但是这种公论。尽管古人评价东坡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但是这一句细品起来仍然有问题,它针对的仅仅是豪放风格的词。却不是东坡所有的词。

第二层,尊重,但不认同。

涉及到学术,自然没有辈份之分,这是公论。所以这一句话是说苏东坡的词过于随便, 不认真,不上心。与东坡那几首代表作相比,他其它的词仿佛只是顺手而为,只是消遣,只是心情。所以东坡词大多数的标签都比较相同,技巧,特色,结构等大体相同。

个人标签极为明显。小可在另一篇回复中说过,苏东坡的其它词作当掩盖住作者时,常读诗词的人也会一眼认出来这是东坡之作。

标签: 我眼中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