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压卷之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何会有多处地方遭人误解?
《忆稼轩》
稼轩万世之表,龙泉挥手出鞘。
报国凌云壮志,杀敌破阵子叫。
英雄千古风流,跃马北固京口。
封狼居胥烟壕,挥洒诗篇今朝。
(注:1.杀敌破阵子叫,指杀敌破阵时,敌人的嚎叫哭喊声。2. "封狼居胥"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封狼居胥后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3.挥洒诗篇今朝,指英雄所写的诗篇和保国为家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娱乐版
娱乐版,请指教!
南宋诗人中,最佩服辛弃疾,将纸上的豪情真的写在了战场上!
这首词,被明代杨慎评为“辛词第一”!
误解,只因看不懂!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太多了,句句皆用典!
1 孙仲谋:
孙权,三国吴帝,曾在京口建都。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2 寄奴: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在京口起兵平乱,灭南燕后秦,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在宋词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的词作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很善于用典,也正是这个特点让后世学者,专家,文化爱好者揣摩讨论,乐此不疲。有人说用典恰恰表明辛弃疾的文学素养,也有人说过分的用典恰恰表明辛弃疾在词作方面经常遇到词穷无话可说,只得用典的情况。孰对孰错自是不能一概的接受和否定,因为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历史人物和文化却具有主观性,我们需要辩证性的去看待,研究。
回归正题,我们首先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不妨简单地将其翻译一下: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纵观全词,这首词用典的地方特别的多,孙权,刘裕,拓跋焘,廉颇等优秀的或君王、或将领的事迹在短小的词句中跃然纸上,毫无疑问,这是需要很深的文学素养和功底的,不然即便知道典故,也是无从下手。再加之作者通过一词一句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渴望建功立业,不服老,不服输的豪情壮志,使得全词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无限的升华,这决不是简单的用典二字可以用到的。辛弃疾能在名家辈出的宋朝文化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不然怎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呢~
主观的我们用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在客观的历史中有主观性的人和文化,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进步和素养的提升呐~
我是萌之帆,热爱文化的小青年,喜欢可以关注走一走哦(•́₃•̀)
标签: 老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