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故事,刘禹锡和玄都观的诗歌故事

ysladmin 27 0

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最喜欢的一首诗,七步之才,煮豆持作羮,漉药从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经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曹操面前说他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汉献帝廷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了,曹丕继任承相。就在这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依仗自己的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时,常夸你砌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曹植点点头,说,请皇帝赐题。就以兄弟为题目,但是,不许出现兄弟二字。曹植略一恩忖,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呤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这就是,七步成诗,


品读诗词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词,诗词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读懂一首诗词。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堪称宋词的巅峰之作,词背后是苏轼与弟弟苏辙浓浓的兄弟情。

诗歌故事,刘禹锡和玄都观的诗歌故事-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于中秋佳节在密州时所作,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独自漂泊在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诗歌故事,刘禹锡和玄都观的诗歌故事-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轼与苏辙两兄弟的感情非常深,兄弟俩从小并肩携手,长大后亦是患难与共。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要给弟弟苏辙寄信赠诗,以表达思念之情。对于苏辙而言,哥哥苏轼既是兄长,亦是老师,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成了阶下囚,苏辙也受到了牵连,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一直在积极营救哥哥苏轼,不断上书神宗皇帝,愿免去自身的一切官职为兄赎罪。苏轼在《狱中寄子由》中写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些足以说明他们两兄弟感情至深,令人动容。

在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人没有因为与亲人的离别而感到悲伤、沮丧,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开阔与豁达的心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歌故事,刘禹锡和玄都观的诗歌故事-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最喜欢的诗中有一首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据说,此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唐代士子崔护进京赶考,考试完了,需要放松一下。于是在清明时节,他到长安南郊踏青。一路上,春风拂面,春草萋萋,鸟语花香……在无边的春光中,崔护的心变得柔软,变得多情。

走着走着,口渴难耐,崔护看到一座半人高的院子内桃花盛开,就敲开这家门,说明来意。

一位娉婷的年轻姑娘开门,邀请他进家里坐。一会儿,姑娘端来茶水递给他。四目相对,电光火石,竟暗生情愫。他介绍了姓名身份籍贯,特意强调自己未婚。然后他也得知女孩叫绛娘,略通文墨。

喝完了茶,崔护起身告辞,姑娘送他到门口,站在柴扉边,桃花下,目送他离开。崔护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桃花灼灼,姑娘双目炯炯,花美人美,花比人艳,低头含羞,人比花娇……多么美的人花相映的画面!

第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崔护再到京城南郊游春,口渴敲门,还是去年那个门,门上一把锁。崔护踮脚望了望院落,桃花开得依旧灿烂,但是美丽的姑娘去哪里了呢?

从古至今,产生了数以万计的诗人,有的诗人写了很多诗,但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难找到几首,比如大清王朝的乾隆老爷子,他以一己之力几乎单挑整个唐朝诗坛,他写了四万多首作品,与全唐诗相比,在数量上也差不了多少,至于质量嘛,就不必多说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有一类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数量不多,但是质量却高得惊人。

北宋,是文人生活最为宽松的时代国,为国遴选人才,除去正常的科举制外,还有一些通过献诗上位的小故事,十分有趣。北宋苏麟的断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被千古流传。当时已经功成名就,仕途腾达的范仲淹又成就一段伯乐识马的佳话。范仲淹为人内刚外柔,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苏轼曾评价《上政事书》“天下传诵”。

后来,人们就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作为人事关系接近因而易于获得方便的意思,原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爱情没有任何关系,古人表达想法很含蓄,就连想做官都搞得纳纹文绉绉,要是遇到一个读不懂的上级,那且不是白费苦心。或简作“近水楼台”四字。至于苏鳞当时写的全诗,似乎并没有流传下来。

这个成语经常被人提起,比如在企业中,尤其是私人企业,老板都喜欢重用自己的亲信,毕竟亲信是自己的人,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地方不想外人插手,这也就造成了能力非常强的人但是没有资源,只能沦为机器一般做事,无法承担更大的责任。比如一些贪官,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提拔自己的近臣,使得明明一心为民的人,却无法得到重用,最终导致贪腐越来越严重,人民的利益得到了破坏。

标签: 诗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