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
做教师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
名师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名师的所有都值得学习。
前两年听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从吴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名师!
现在信息社会好像讲课的时候不丰富的使用多媒体都不算讲了个好课![捂脸]然而吴老师整节课以黑板为主,ppt只有几张,准备的教具非常简单,整堂课学生参与度很高,听课的老师几乎都非常专注,下课后师生都意犹未尽!从吴老师身上我学到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再丰富而在有用!
后来听过另一个名师的课,几乎照搬了吴老师的手法,效果极为不好,颇有东施效颦的味道。
所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有的方法都得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材施教。
作为一个教师,因工作需要,我经常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不少名师上课,对名师有了一些浅薄的看法。在我看来,当今教育界名师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名师名不副实,主要靠“商业化炒作”或宣传获得。另一类名师,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认真钻研,从基层学校崛起,获得学生、家长和同行认可,名至实归。
靠炒作而成名的教师,在目前浮躁的社会,人数不少。随便浏览网上,为了招生需要,几乎每一个培训学校,都用名师作为主打招牌。在广告宣传中,名师来自重点大学,甚至有出国留学经历,教学成绩显著。这些名师,对外人来说,雾里看花,真假难辨。
炒作名师,不仅出现在网络上,在一些中小学校,也不乏存在。有少数名师,几乎不承担实际教学,但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却少不了他们身影。为了上一级公开课,他们长时间准备,并反复演练,似春节晚会彩排。他们虽获得了许多荣誉,被誉为名师。但是同事们一点不佩服,讥笑是作秀大师。这类名师,因缺乏深厚教育底蕴,宛似天上流星,名声很难维持长久。显而易见,这类名师,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学习。
最令我敬佩的名师,还是后一类名师。他们不懂炒作打造,埋头教学,工作踏实,对学生有爱心。教学不墨守成规,与时俱进,善于学习,课堂教学和育人方法不断创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们教学成绩显著,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成了名师,是意外收获。他们名至实归,真正值得大家学习。学习名师高尚品德;学习名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习名师,善于学习,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一名教师,要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虚心向名师学习。我就是一直在向不同的名师学习中不断成长起来。那么,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呢?应该学习名师的敬业精神,学习名师对学习内容的处理方式,学习名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学习名师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每一位名师在教育教学方面都会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经验和技巧。向名师学习,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学习。
1、名师的敬业精神。有一句话说得好:做一行爱一行。要成为名师,就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我们学校就有一位名师,特级教师,出过六本专著。可就是这样一位名师,每个学期他仍然每节课都重新写过教案。我曾经为这事问过他。我问他干嘛不用以前写过的教案上课就行,为什么每节课都要重新写过新的教案?人家不是常说,一本教案教到老吗?
那可不行,那位名师说,不同的教育改革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培养的素质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期面对的是不同个体的学生,一节课要上得好,除了要备好教材,关键是要备好学情。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每年都是用同一本教案怎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名师风范,哪怕只是一些细节问题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学习名师对学习内容的处理方式。对同一学习课题,不同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时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在参加各种优质课竞赛时发现,不同的参赛教师对同一课题内容教学呈现的方式和过程几乎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同课异构。
名师对课题内容的处理方式,往往跟当前教学改革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理念密切联系。比如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每一个时期对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都不一样。这也就是我们学校的那位名师为什么强调并力行每个学期都要写新的教案的原因。
一、学习名师的治学态度和精神。这一点是年轻教师最所欠缺的。缺少了这一点,教师这个行当是走不远的。
二、向名师学习关爱学生的高尚品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德。师德有亏,将来是要出大问题的。
三、学习名师的教学技术和教育智慧。这些从实践中来的东西更有借鉴的价值。
- 我2005年主持课题获广东省普教成果一等奖(4个一等奖,无特等奖),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名师(广东省只评了一次),2009年出版专著《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重印9次,发行3万册),2010年通过正高级教师评审(当年广东省仅通过18人),还有区级首席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地市级荣誉。我算不算名师?自己没感觉到。
标签: 魏书生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