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赛龙舟还有哪些含义?
人们划龙舟,最初不是为了竞赛,只是作为一个交通工具。西周的《穆天子传》第一次记载了穆天子,即周穆王坐着龙舟出去游玩的场景。后来,《楚辞》和《淮南子》也出现了对龙舟的记载。三国时期,周处的《风土记》最早记载了端午节用龙舟竞渡的情况。到了唐朝,才有关于龙舟竞渡的详细描写,这个时候,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相结合,人们普遍认可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
在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经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提出对战国末期因屈原投江而形成的龙舟竞渡的质疑。他认为端午节和中华文明传统的图腾——龙有一定的联系,粽子和赛龙舟也与龙有关系,与屈原个人没有关系。他认为,龙舟竞渡的起源时间应该比屈原所处的时间还要早。
还有一种关于龙舟竞渡的说法。传说吴越之战中,越王勾践打了败仗,在被抓去当夫差的奴隶期间,他并没有忘记亡国之恨,时刻牢记复仇的愿望。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越军以组织龙舟比赛的方式掩人耳目,给人的感觉是在娱乐嬉戏,其实是训练水兵,为未来复仇作积极的军事准备。最终越国大败吴国,复仇大业完成之后,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慢慢流传下来。
也有人认为龙舟竞渡与伍子胥有关系。东汉《曹娥碑》记载,吴王夫差在五月初五杀了忠心耿耿的伍子胥,把他的尸体抛到了江里。得知这一消息后,爱戴伍子胥的民众乘坐小船来到江水中央,希望见到伍子胥的亡灵,以寄托哀思之情。于是,龙舟竞渡就成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习俗。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端午是一次家国情怀的先贤祭
端午是一次家国情怀的先贤祭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道出了家国情怀的端午文化之魂。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为妒贤嫉能者上官大夫靳尚、令君子兰等人之诽谤,被楚怀王疏远。屈原坚持“联齐抗秦”又遭陷害流放。
他忧国忧民,悲愤至极,于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殉国。“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宁死不污”“求索”“独醒”的气节和家国情怀,早已熔铸进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与高尚人格传统。
地理文化因素促进了端午文化差异的形成,端午节亦有纪念名将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的习俗流传至今,先贤们“精诚感苍天,浩气射斗牛”的家国情怀,激励于《离骚》《九歌》《天问》滋养的后人,张扬家国情怀的文化自觉与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节赛龙舟,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赛龙舟在屈原同时期甚至更早时已经出现了。
赛龙舟最开始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后来屈原在汩罗江投水时,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但赶到洞庭湖就不见踪迹了,于是后人就在五月初五当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吃掉。
端午节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各地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苏州的赛龙舟,据考证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而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广西地区是纪念伏波将军马援,福州的纪念闽王王审知。
由于赛龙舟的起源都是一种祭祀仪式,所以自古至今都是庄重严肃的,即便是今时,龙船竞渡前的请神仪式也是少不了的,都要先要请龙、祭神,神灵各地有所差异,广东珠三角是请南海神,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也是请妈祖。
而龙舟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不可迁就,各地龙舟大小不一,但一定要精美大气。广东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就有记载:“龙舟长十余丈,高七八尺,龙髯去水二尺。额与项坐六七人。中有锦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枻者,不下七八十人。”
而潮州龙舟则分为有“真龙”和“假龙”两种,“真龙”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设15对桨有3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龙”,俗称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
随着时代变迁,赛龙舟本身的宗教含义已淡化,现在很多地方只剩下了仪式感,而随着地球村的建设,赛龙舟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运动了,很多外国友人也会在端午节这一天试试身手,只是不知道他们在划桨的的时候,是否知道中国古代有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赛龙舟,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存在,发端于远古时期的沅陵龙舟,是为了祭祀本地人文始祖盘瓠。
端午赛龙舟,作为正式的民间竞技活动,成型于三国时期。唐朝最有名的宰相魏征有记载,在他的一本书《志》里用叙事笔法描写过。说的是当年屈原投江,当地人追寻到江边不见,都要去湖里找寻。可是湖很大,船很小,人很多,于是有了很多的小船竞相湖中划去,成了后来的龙舟竞赛的雏形。
到了2011年5月,端午节赛龙舟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该项活动引入日本、英国和世界很多国家,是2010年广州的亚运会上正式竞赛项目。
在赛龙舟的发展史上,除了主流的纪念屈原论,还在其他不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起源说法:
一是“曹娥说”。史载浙江有个烈女投江寻父的传记故事,说的是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一个叫曹娥的年仅14岁的小女子,为了寻找因风暴翻船遇难的父亲,投江而去。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孝道,在她投江的地方建了个曹娥庙,这条江也改名叫“曹娥江”,她的村子改名“曹娥村”。以后每年在她投江的日子里,举行一赛龙舟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纪念活动。曹娥投江的日子是五月初五。
另个说法是纪念伍子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生于楚国的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杀了后,亡命吴国,帮助吴国灭了楚国,有了掘墓鞭尸的典故。后被谗言陷害,自刎而死,吴王夫差还不解恨,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囊投到江里喂鱼。这天也是五月初五。当地人为了纪念他,每年这天有了划龙舟的竞赛活动。
赛龙舟是江南地区特有的端午节水上节目,意寓农厉五月初五瑞午节这天,用赛龙舟的方式来记念屈原。
楚国贤臣 屈原因看不贯怀王王只听信奸臣的阿谀奉承,听不进忠臣的良言,屈原多次进柬无果!后被流放,悲愤至极抱石投汨罗江而亡,楚国百姓听闻屈原投江而死,都来江边祭奠屈原,鱼民们划船在江中寻找屈原尸身,怕鱼儿吃了屈原身体,就把糯米饭用芦苇叶包住投入江中喂鱼,鱼儿有吃食也就不吃屈原的身体了,
厉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己成为江南各地乃至大半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标签: 端午节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