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学习心得,教育理论读书心得

ysladmin 13 0

“教育”与“教书”意思相同吗?

教育和教书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教育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教育和教书二者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教书比较容易办到,但教育是个艰难的工程,因此,教育更为重要。

教师在教书之余一定不要忘记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有三品,一种是次品,于德无损,但能力不足。这种人可以参与祖国建设,但凭个人无法做出大贡献。一种是

危险品,如最近网上爆红的苏州许某某污蔑抗疫英雄,在网上大放厥词,说什么反正作为留学生我是一点也不想回国,老娘从来不把集体利益放在眼里,如果我有医生朋友在武汉一线,我会希望他们临阵脱逃。这种人不仅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而且有能力后定会为了利益背叛自己的祖国。最后一种是正品,有德有才,只有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

所以,教书容易,教育难。

两个词语虽然一字之差,意义差别挺大,显然教育和教书意思不同。

1.从性质上看:我的理解教育是事业,教书是一种职业。我们做教师的如果把职业当成事业做,那么所认识的层面就很高尚,投入的精力和热情就会很大。

如果只是把教师作为职业去做,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那自然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付了事,只去教书不去育人。这不是一个好老师。

2.教育的外延大,教书的外延小。教育包含教书。

教育所涉及的面很广,不仅在课堂,在课外,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去教育人,培养人。

3.教育的范畴广泛,而教书的内涵单一。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门学问。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对症下药。教育更注重养“徳”。

而教书只是在教学生一门学问,更重视的是学“术”。

4.教育既有“教”的成分又包含“育”的要素。

教育是一个综合的事业,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既要立德也要树人。教育是在教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教书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教育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等全方位的启发和指导,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有用之才。

请问你想成为一名教育家,还是成为一名教书匠呢?

  所谓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孔子周游列国,不光是教授他的知乎者也,而更多的是传授如何使一个国家强大,如何调整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安天下。

教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把书本上的内容弄懂、记住,考试中能重复出来,狭义的教书就是这样的,这也就是教书匠能做的。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但现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指点孩子明辨是非曲直,教给孩子们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应该怎样努力学习报效自己的国家。

这样就赋予了教书更深的内涵,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教育家,而不单单是教书匠。

要想当一位好老师就要懂得教书育人的道理。

只懂得教书,也许培养了会考试的学生。

光育人不懂得教书的先生,也许就培养了不会学习,只会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学生,好的教书先生“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所以“教书育人”教育教学”不要分开,这样才具备一个当好一名好老师的基本素养。

在这次疫情期间,你对“科技改变教育”有着怎样的理解和体会?

这次疫情期间,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也创造了新的科技,比如,疫控期间,不能集中上课,就迫出了,网上教学,虽然说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接收新生事物必须有一个过程,习惯成自然,也许以后是必然发展的一条科技教学的道路,还有是现在人们对于无形病毒的认识,也会提高到一个科学水平,

总的来说,无论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人类都会想法设法地应对。

这里我想还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释疫情后的科技与教育改革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证明:在科学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些问题和概念的逻辑发展,而首先是技术发展的需要、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科学的状况,那么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倘若社会上出现一种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比十个大学还更能推动科学前进"。通过这次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的革命实践活动,不仅仅科技与教育引起反思,其他各个知识领域都应引起高度认识。教育思想理论和观念、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路线等,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有利于人民民实际利益要相匹配,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

谢谢邀请。与其说“科技改变教育”,不如说是存在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网上授课,可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叫“远程教育”抑或“空中课堂”。发展了十几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了方便;对学生起到了开拓视野和学习兴趣调节的作用。但从根本上仍然不能冲破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以学校为领地,以课堂为载体,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

这次铺天盖地迅猛疾来的疫情,打乱了各行各业按部就班的经营套路,开始尝试适应防控疫情蔓延,保障人体健康的行业经营模式。这就是现实,就是存在。这种现实和其存在的延续性,自然而然地促使和改变了在特殊时期教育行业的形态结构,使其不得不借助现代科技性能实行真正意义的远程教育,即网络授课。

这种改变,是真实的,可见性的;是雷厉风行的。不试点,不过度,不磨叽,全国上下几乎步调一致。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人令行禁止的传统作风和巨大的民族潜能。

当然在网络授、受课中,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如学生不习惯,不能自律,不能在老师的监督下“学时而习之”和及时的查露补缺;家长们不适应、没功夫、没能力管理、辅导学生;老师既要了解网络课情,又要重复备课、留改作业、掌握学情。可以说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了。

不过这都是前进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相信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互动作用下会逐步得到改善的。砥砺前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回顾这月余网课的授受情况,发展是良好的,收效也是显著的。作为旁观者,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揶揄挑剔。而是要关心爱护和支持,让她在实践中健康成长,稳步发展。


这次疫情,可以说是对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学生,社会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课题!疫情其间,人口不能聚集,就目前来说,离开学还有很长距离,全国普遍进行远程教育,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工程。有些地区已取得了部分成就,这就要求国家完善教育体制,用网络化,体制化,智能化,程序化的战略,全面布局,框架,程序出来了,下面就是配置资源了。这个任务相当艰局,需要全国教育智囊集思广益,完善机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自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所有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基层教师创新热情,在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的支撑下,打开另一扇科技之门,这是利国利民的创举!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对“科技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若不是这些科技的手段,我们岂不是对着疫情束手无策?说“科技改变教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改变的是教育的手段。

疫情开始之时,国家第一时间安排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实施方案,免费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课程,提高防疫教育、品德教育、专题教育、课程学习、电子教材及影视教育等6大模块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许多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网络课程。新东方推出在线辅导课程,为全国中小学生免费提供100万份全科能力提升直播课。网易推出免费公开课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使得学生在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需求的课程,提升自身的素养。单就语文来说,老师也只能统一安排某个专题的学习。你进行文言文训练,可是学生需要提升诗歌鉴赏能力,这就无法兼顾得到。而网络课程就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

科技也让教师的远程辅导成为可能。党“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发出后,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就借助微信群,引导学生规范在家时的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地进行学习与锻炼,有方向地进行知识整固。教师还通过班级小管家,做到了作业布置、批改、检查一体化。教师还可以借助手机录制视频,通过超星学习通、阿里钉钉的在线免费课堂进行现场直播。而通过科技手段,也实现了学生的现场测试。在疫情期间,科技让教师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指向作用,对学生的精神也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

而实际上,科技在课堂教学中一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备课使用的电脑、制作的课件、截取的影片,课堂上的多媒体、交互式智能学习平台、网上资料搜寻,课后的评卷系统、统计软件,一系列的现代化手段,满足着师生更广泛的需求。教师与学生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手段、更多的收获。

科技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拓展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但是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情操的人。而这,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起到作用。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需要那些高精尖的人才,但更需要那些健全人格的人!疫情期间,那些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逆行的人,那些义无反顾、助力战疫的无私者,他们才是我们的榜样。相反,那些不惜抹黑祖国归来躲避疫情的留学生无疑遭人唾弃。对于大局意识、高尚情操的养成,科技手段无法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而只有教育,才更有可能有效地发挥育人的作用。

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下更好的成长。

标签: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