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患难见真情的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
患难见真情,是现在很多人经常放在嘴边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一个真正的交心的朋友,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做自己人生的匆匆过客而已。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管鲍之交的故事。至于故事的内容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也就不必细细的来讲述了。管仲能有一个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幸运。管仲家里穷,鲍叔牙总是把做生意挣的钱多分给他。打仗时,管仲跑得很快,被其他士兵误会,是鲍叔牙为他解释。其实后人都明白鲍叔牙知道管仲是很有才能的人,有富强兵的才能。但是大家称赞的多是鲍叔牙的为人和修养。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像鲍叔牙的知己,可是又有谁想过,你是否有像管仲一样优秀的才能,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只是不够优秀而已。
所谓的患难见真情,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不会有古代的战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意义。我个人认为患难见真情,就是能够在自己骄傲自大的时候能够提醒自己的,能够在自己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安慰你的,能够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不离不弃的,能够一天到晚的去学习去努力的人,谈论事业谈论人生的。
常言道人生能得一知己足矣,证明知己难求,能找到一个懂自己的知音人相当不容易,
请珍惜这么一个人。
谢谢邀请
我来谈一个历史上的患难之情吧。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拉太师也先俘虏。虽然,他贵为皇帝,但被也先俘虏后就变成了阶下囚,原本身边的忠臣良将,死的死,叛变的叛变,最后只剩下一个叫袁斌的锦衣卫。别看平时明英宗作为皇帝高高在上,其实当变成阶下囚后与常人没什么两样,各种不适应,先别说心里落差,就是塞外的生活他就根本无法适应,还要时时刻刻担心被也先杀死。此时袁斌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叛变朱祁镇而是尽心照顾朱祁镇的生活,同他谈心,鼓励他,让他在茫茫戈壁有了些徐慰藉,最终二人的关系超越了君臣,成为了兄弟,有一次也先想杀了袁斌,朱祁镇竟然放弃了帝王的尊严,向也先下跪求情才让袁斌幸免于难。
要说中国历史上患难见真情的事例,那可真是太多了,可以说数不胜数,就说几个典型的: 1.有久远历史且老少皆知的,《桃园三结义》。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有识之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就此结拜为兄弟。在几十年里风雨历程、生死拼杀中,他们确实做到了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不离不弃,共同进退,至今仍是结拜好兄弟的典型代表。
2.历史中期文人的杰出代表,《柳宗元交换任职》。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和韩愈有相同的经历,即是诗人又是朝廷官员。据说柳宗元在任职期间不幸连续被贬两次,他到任之后,他就写了封信给同样被贬的好友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寸草不生的地方,心情低落,倍感压抑穷和烦恼啊,只好天天赋诗作文了。”刘禹锡得知后就时常写信安慰柳宗元,要有乐观向上。后来不巧刘禹锡也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也是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条件非常艰苦,于是他就皇上上说,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如果让刘禹锡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可能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就请皇上批准让他和刘禹锡交换,自己去播州,刘禹锡去柳州。这种患难见真情当时把朝中许多大臣都感到了。
3.中国近代抗战史上的《将帅们互帮互助》。 都知道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伟大且优秀的国家领导人、元帅将军们。后来因为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得一些将帅们的生活和处境变得比较糟糕,但就在这个困难时候,很多他们曾经的老战友、老革命、好兄弟及时伸出援手,在生活、工作、孩子教育、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给与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患难见真情的事情太多了。
就说最近在读的《史记》吧,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个被汉武帝切了蛋蛋的男人,就是我们说的腐刑。起因就是司马迁给李陵说情,让汉武帝不爽了。
话说那一年,李陵也就是李广的亲孙子,带了五千士兵押解辎重。结果准备与匈奴主力决战的李广利没遇上的让李陵遇上了,八万匈奴兵,单于亲自带队。
就这种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战斗,硬生生让李陵打了八昼夜,害的单于以为遇上汉军主力都要准备撤退了,可李陵手下有个叛徒,把李陵部队的真实情报卖给了单于,就这样,李陵五千队伍打到弹尽粮绝,李陵也被抓了。
再后来,有传言说李陵在帮匈奴训练部队,这下汉武帝就更不爽了,直接把李陵妻儿老小一股脑全给杀了,知道苏武回来,才把实际情况搞清楚,训练匈奴士兵的是另一个人而不是李陵。
以司马迁通读天下史书,走遍天下阅人无数的情况,他能不知道武帝的性格?他能不知道他出面给李陵说好话会有什么结果?
然而他就是干了这件事,算不算患难见真情?
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大多数的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但却有这样一些人,不随波逐流,遇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患难之所以能见真情,与患难之人自身有莫大的关系,别人决不可能无缘无故同情怜悯一只可怜虫的,下面就说一个患难见真情之事吧!
我觉得要数鲍叔牙算一个,也许大家比较陌生,但说到管仲,相信都不陌生了。他俩是好兄弟,但政治上各为其主,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管仲辅佐公子纠。在齐国动乱,二位主公抢着回去继承帝位之时,他们不期而遇,管仲自以为聪明,给公子小白背后一箭,等管仲君臣到齐国之时,公子小白已经继位,此时,管仲境遇可想而知,新君一箭之仇怎能不报!而就在此时,叔牙力陈管仲才能,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而后便有了齐国称霸于诸侯之事,管仲自然功不可没,但叔牙之情谊,亦让人为之钦叹!
我想说,管仲若无经天纬地之才,叔牙也断不会与之结交,识他用他!罹难之时,死于刀下,不可避免!所以任何时候,把生命的筹码要尽可能多地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别人在患难之时帮你一把,也能满足他所期待着的,你成功之时不忘当初恩情(码字辛苦,多多点赞,谢谢支持😁)
古往今来都有哪些见义勇为的人物,讲一讲你知道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绝对算一个!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里,小孩子们都慌了,不知所措,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被淹的小孩子。而到了现代,见义勇为的事迹更多的被人们所知道。建议题主在网络上搜一下。请记住,坏人不少,好人更多!
谢谢邀请。古往今来都有哪些见义勇为的人物?讲一讲你知道的故事?
见义勇为首先是见义,见义是一种智慧。是要能够认清什么是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然后才是勇为,勇为是挺身而出,勇于去承担自己能力极限甚至是超出自己能力的压力,去承担责任。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了半天,想到了很多的人和事,但要说见义勇为,还是得说毛主席和共产党以及那一代的各位先驱们。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赶上和超过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些人们了。
当时的旧中国,亿万劳动人民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重压迫之下,处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解脱亿万劳苦大众的苦难无疑是最大的义之所在。毛主席和他们那第一代的共产党人们勇敢地站了出来,肩负起解救中国以危难之中的重任。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付出了无数的流血牺牲,最终取得了胜利,使我们亿万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觉得这是最大最现实的见义勇为了。相比之下,一些个人的行为都不值一提。
蒋军悍将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作战勇猛,性格古怪,他能因为几句风言风语,残忍杀妻,也会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血性之中兼具人兽两面性。
张灵甫的确可以称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如果在书法界耕耘,也能成为名家。
生性狂野的张灵甫在学生时代参加了几次学生运动,感悟到:‘学生软弱无力,不过瘾,不如投笔从戎’。随后,投入部队当兵,在听说黄埔军校招生后,考入黄埔,毕业分配到蒋军胡宗南部队,几年下来,凭着过人的能力,逐渐由排长升至连长、营长、团长。
张灵甫当团长时,有一次在他坐火车途中,突然遇到一伙劫匪挨个车厢抢劫,匪徒有好几个人,手里都拿着刀枪,所到之处,手无寸铁的旅客哪敢反抗,只得战战兢兢的交出钱财。
当劫匪们抢到张灵甫乘坐的车厢下手时,张灵甫大喝一声站了出来,大有斩获的劫匪们一看杀出个满身煞气的蒋军军官,却也吓了一跳,但他们人多势众,并不退宿,当然,他们也不想与军人发生冲突。
劫匪头子也是行家里手,他一抱拳,不软不硬说到:‘兄弟,没你的事!咱不动你,你也别多管闲事,咱们两不相犯’。
但张灵甫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千军万马都他都不怕,又岂能让几个劫匪给镇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劲头一上来,还真挡不住。
只听他大喝一声:‘这事儿我管定了’!说完怒气冲冲迎了上去,劫匪见只有他一个人,怎肯折了面子罢休!硬着头皮准备群殴。
周围乘客一见大战在即,立刻大呼小叫一哄而散,‘战场’只剩下了张灵甫和几个劫匪,闲杂人等一跑,正合张灵甫心意,他哪肯给劫匪群殴机会,当下毫不迟疑,掏枪便射。
劫匪欺负老百姓在行,见着横的,真刀真枪一动真格,却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枪一响,哪还管受伤的同伴,转眼间跑得不见了踪影……。
标签: 名人的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