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被围,怎么了?
我也被围了,手机上老是给我推送莫言。
关于莫言在获奖感言讲故事的事情,是很精妙的事情。莫言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他的获奖作品的风格,对着一群外国人,讲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展现一个西方人似乎熟悉的哲理。西方人听了莫言的获奖感言后,明白了东方发生的小故事,会发现东方人不经意间讲故事的风格似乎和西方许多人人的风格相似,东方平常小人物人也能验证西方人的大哲理,莫言不经意间好像是又创作了他获奖作品风格相似的作品。
关于莫言讲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会明白太真实不过了,还具有普遍性,似乎从那个故事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围攻莫言真实性的人一定没生活在那个年代。
围攻莫言作品的人,是不懂文学不懂艺术的门外汉。得到那个大奖的也就是莫言一个人,稀罕事,被围攻,艺术从来就是小众化的,圈子文化,你不是那个圈子的人所以才不明白那个圈子的事。
就像书法圈子里互相攻击的事情一样,两个圈子的人互相看不起。互指对方是丑书。
通过莫言被围攻,我的感受就是人性没有变。现在的年轻人和上世纪特殊时代的人是一样的人性。人还是那些人。
人活着的方式没有变。莫言故事里的人为了活着做的那些不堪的事情,现在的人一样在做,那是发生在田野里,今天发生在互联网里。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
莫言的写作能力在中国不算一流,但被西方颁奖,本身就是有目的。
呼声非常高的村上春树那一界也输给了莫言,实际原因很简单,村上写得太美,太正常了。看看以前颁给日本作家的文学奖,都有共同特点就是必须变态。
所以以西方优越感的心里,对于除欧美之外的人文,必须是变态,黑暗,贫穷,落后。再看看摄影大赛,亚洲题材的必须是农村,贫穷才可能获奖。
认识莫言源自于电影红高粱,其他没什么印象,即使获诺奖也没怎么看他的小说,对灰暗的调子不喜欢。所以得诺奖的原因不是你写作有多牛。
把偷说成捡,把尽职守护集体财产的污蔑成恶人,然后还想殴打老人,然后还“原谅”了他显得自己特宽容。。。。。。
知道为什么要有人看守吗??有的人会故意在收的时候弄掉很多然后回头捡你们知道吗?所以事后会统一再捡一次,然后才让个人捡。或者收了一片还有一片没收也不许捡,因为很多人去没收的地里薅下来,然后就说是自己在收过的地捡的。。。以上种种聪明操作你们没遇上过吧?。。莫言最大的恶在于 自己偷了还美化,还颠倒黑白装可怜,偷就是偷,饿极了,去偷,也可以理解。当然,既然偷了就要做好挨打的准备,你吃饱了,别人就会挨饿。这件事本来没什么值得评论的,只是偷了还拿出来迎合西方,那就是一种恶了。内心的恶。
围困一个杰出的作家,围困一个品格诚实的人,围困一个忠诚于历史、并以诚恳的笔画叙述其细节的人,是荒唐的、荒谬的、不人道的甚至是猖狂的行为。
这种围困的决心来自于少数网民狭窄心胸中毫无逻辑的愤怒,来自于他们对新事物、新时光、新思想的持久拒绝。他们的胸腔内早已驱除了宽容、理解、倾听等高尚的品质,这些能为人类产生伟大景象伟大未来的伟大品质完全无法突破他们强悍的防守进入他们的胸腔。他们胸前的纽扣已经成为一个个坚固的堡垒,他们的胸前衣襟已成为捕捉崭新风尘的天罗地网。
胸怀狭窄、不懂谦卑的生命是无法卓越的,因为他们极易自满、极易形成自己的井下天地。天空被囚禁自己的井口凌厉地切割,长期地甚至永久地消失,这是扭曲,是痛苦,是灵魂被紧紧地束缚而逐渐缩小。但这些网民由于胸中天地的消失、感觉的迟钝、目光的跌落,却习惯了自己命运的卷曲折叠,习惯了在自己陈旧足迹中无休止地徘徊。他们对一切异于他们浅薄认知的思想充满敌意,对他人不同观点甚至不能有片刻的注目与思索,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顽固的习惯,对其猜测、扭曲、放大,在其中找出毫不存在的所谓阴谋,使其成为自己的对手,然后用粗劣的语言对其进行围攻,倾泻自己的心中夜色。
他们不知道,真实地呈现历史是人类不可推卸、不可违背的使命。人类的智慧大多来自于对历史的阅读思索。人们从真实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获得智慧,以使自己有能力面对未知、驾驭未来。而回避历史甚至虚构历史 ,是人类的极其凶险堕落,是愚蠢地关闭智慧之门,是切断自己与世界甚至宇宙的联系,是预先给自己的未来岁月设置险峻的障碍而使自己没有足迹,这是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残忍谋杀。
莫言老师用诚实的笔画真实地描绘了历史,迫使历史向人们呈现出它的秘密、曲折、成就或荒谬,使人们有机会思考久远的岁月,追寻其足迹,聆听其心跳。他是优秀的、负责任的作家,他的夜晚烛光是充满智慧的,他的星光下的思索是他与历史的最深刻的交谈。
自然,一些网民还在高昂地喧哗,但他们的声音依然是凌乱的、肤浅的,虽响亮但没有智慧,虽愤怒但没有良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希望诗圣对他们的预先警告能使他们警醒,并毅然回到人类的正常思维中来,使自己焕然一新。
标签: 关于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