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那批孩子现在长大了,成了现在孩子的家长。反思教育,我们有什么感想呢?
我是80后,来到这个世界30多年了,有了两个女儿。
当妈妈后,觉得自己最缺的是“爱的能力”。
爱孩子需要包容和理解孩子,但我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常常容易情绪化,没办法做到完全的包容和理解。
尤其是孩子犯错的时候,真的很难做到包容,哭闹的时候也是,更难心平气和地去哄。
虽然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也知道碰到哪些事该怎么做,但真实施起来,还是会被习惯的行为模式主宰。
当然,我身上这些表现根源在于小时候没得到过充足的爱,我对待孩子的行为是无意识中复制父母的行为。
说这个不是要去谴责父母,他们的行为也是复制上一代,这些也算是家族的业力吧,常常见到,一个家族的人的行为模式很相似,这个也是原因之一。
出于这个目的,在育儿这条路上,我把重心放在先养育自己,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有了爱的能力,很多所谓的育儿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甚至对养育孩子这件事,会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谢谢邀请!
二十年前的话,我们刚好读小学,小学的我们那肯定称得上无忧无虑了,根本不知道学校为何物。那时候除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劳动课没别的课程,兴趣班就更不知是何物了。天天自己早饭后出门,带午餐学校吃,下午放学自己走路回家,回到家放了书包就去玩或则拔草,砍柴,做家务……
想想以前真是快乐无比,跟现在小孩相比,我们幸福许多,现在的孩子累主要是社会体制导致的。
1*国家教育体制
2*家庭压力体制
3*外界因素体制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要像做家务一样,一下子抛给爷爷奶奶。隔辈亲,体现在孙子辈,八成是过份的宠爱。孩子,懂规矩才有成长,过真实生活才知父母恩。刚为父母,要认真看看自己成长的路,再了解同学朋友的成长经历,听听优秀人士的建议,翻翻家庭教育的书,给自己提个当好父母的标准,做好准备,将来才不会落下较大遗憾。
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个男孩,出生后就被爷爷奶奶宠爱,但做为父母我们,每时每刻用我们的行动去引导他,让他从小就知道尊老,首先,我们买好吃的,都先拿到老人的屋里,让他知道是给爷奶买的,而隔辈亲是谁也挡不信的,爷爷奶奶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孙子吃,所以,孩子有什么好吃的,一直到长大,道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在学习这方面,只有不做太过份的事,如逃学,上网等,顺其自然,不给他太大压力,随然最终没能考上大学,经与他商量,去部队锻炼两年,回来已成熟许多,又自考卫生学校,毕业后进入本地康宁医院工作,虽然是公益岗位,单位也比较稳定,又娶了一个单位工作的妻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也欣慰,你们觉得我的教育方法,算不算成功呢?
“天王嫂”昆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家庭中伴侣是第一位,孩子排在伴侣之后。因为只有先处理好伴侣关系,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在中国人传统思想观念中,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一旦有了孩子,家庭所有人都会围绕这个孩子转。
《家为何会伤人》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这个家庭就会产生两个问题:
一、糟糕的婆媳关系;
二、严重的恋子情节。
标签: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