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给你带来什么思考?
有时候,支撑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很简单,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内心的信念。
《冈仁波齐》中的朝圣者,以及无数虔诚的佛教徒朝圣者,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每一步,都是为心中信仰而走……每一个当下,都是他们修行的重点,因为有着强烈的信仰,所以他们早就忽略了身体、生活带来的苦难。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无止境的修行,有信仰就会有坚持,就会全心全意地为一件事付出,不会浑浑噩噩或者无病呻吟,就像现在流行的网络语“现充”一样。
再说回到电影,撇去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小二姐事件,《冈仁波齐》以及张扬的另一部藏地主题的影片《皮绳上的魂》,吸引人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奉为圣地的西藏,而是因为导演还相信点什么,在商业片泛滥的当下,还有一席宗教信仰与虔诚灵魂的空间。
看了转山就想去西藏,看了冈仁波齐,决定去西藏。从山东坐火车去成都,买自行车买装备,单人出发。后来如愿看到朝圣的,看到转经筒,看到风马旗,喝了酥油茶。一路上,不停的赶路,到了一站就在考虑下一站,目的只为终点,那种感觉是再苦也要坚持下去。晚上十点多冒雨摸黑到的布达拉。瞬间感觉不用逛拉萨了,一切都值了。
第一次在镜头里看朝圣者,瞬间被震撼到了,荒地雪山,蜿蜒的公路,陡峭的悬崖,偶尔的泥石流塌方,飞石,充满各种危险。穿梭的车流带来新时代的便捷与安逸,但总有人喜欢用人力来证明着什么。历经万水千山,克服诸多磨难,也许,是信仰让他们更加坚定吧。
他们这种信仰的意义,不是我们一个看客,一个游客靠看几眼,拍几张照片能感受的的。即使你徒步,骑车,跟他们同行受苦。内心的追求决定了我们始终是过客,而他们却是西藏的一部分。总之,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却又做不到。回来一个多月了,我还是以前那个我。说什么净化心灵,没几个外人能做到吧?
《冈仁波齐》,一部很特别的片子。作者运用纪录片式的、返璞归真的拍摄思路,没有专业的演员,没有华丽的场面,没有高科技的后期加工渲染,以一种平淡的方式记录普通藏民的平凡生活,看似与我们无关的生活和信仰,但是,它会触动观众的灵魂,感受信仰这种形而上的存在,它会带领人们重新去认识生和死,自我与众生,物质与精神,让我们感受信仰的力量,感受主人翁内心世界的安宁和平和,启发我们调整生活的姿态。或许,信仰才能使人无畏无惧,像一个勇士一样无畏无惧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考验!
佛教里讲: 大疑生大悟!
而这个电影里的一家之主,在去朝拜的路途中,一直在教育及灌输晚辈: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至于为什么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为什么全家要花费这么长时间去看一座山,而且路上要磕大头?除了以家长来教育晚辈,并没有其他可探讨的内容。
佛教里的“般若”智慧与磕大头没有一丝联系,磕大头只是形式,却被一家之主从上到下传承下去,只能说西域来的佛教到中国之后被扭曲了。
冈仁波齐之所以被称为神山,倒是有外星人的信息说,太阳系里的玛尔代克Maldek星球,坐飞船第一次来到地球降落的地方在这座山附近,留下了传说而已。
所谓转山能够洗清罪孽,也是对佛学的一种迷信说法,就是个体育锻炼而已。佛教的修行是心法,心到比身体到要实在得多。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虔诚的佛教徒不仔细看看佛经呢?即使看了佛经,佛祖早就告诫过: 要通过自己的修行实践自己判断。
谢谢邀请。没什么思考,想睡觉,无法理解,愚昧,这能叫电影吗?整个一纪录片,还没纪录片好看。一堆人,没一个展现人物性格表情的镜头,影视剧不都是有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吗?这里完全没有,实话实说,勿喷
标签: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