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放鞭炮都有哪些讲究?
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过年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刚过12点,初一的凌晨,越早越好,几乎家家户户就开始放鞭炮,烟花。初一的早上,几乎都是吃汤圆,还会包一个硬币,谁吃到了表示来年运气好。还有就是初一天要尽量节约水,因为这一天无论什么水都是不能倒出去的哟,得过了晚上12点才能倒掉。还不能扫地,这我到不清楚是为什么,反正从小奶奶就不让扫地。
我们这边的习俗就是过年放鞭炮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刚过12点,初一的凌晨,越早越好,几乎家家户户就开始放鞭炮,烟花。还有就是初一这天不能倒水,不能用刀,不能扫地拖地。有些地方初一早饭要吃斋的,中午12点开斋。有些地方不吃,可以大鱼大肉。初一这天不能说脏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还有吃饭的时候如果掉筷子了,就不能吃饭了,大人们就叫你去玩了。
现在城市禁止燃放烟花,农村还没禁止,基本初一到十五农村都会放鞭炮烟花。在燃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放炮尽量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投放。冬天比较干燥不要在易燃地方燃放。小孩一定要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
一般是等大年30晚上12点过后就开始放鞭炮,然后初一到十五,每天傍晚都要放一挂,如果住的是新建房子的话,人家来拜访的话也需要放鞭炮喜庆一下,如果一年有丧事,亲人朋友來拜访一般是不用放鞭炮,,主人会告知
春节放烟花爆竹能够增强节日氛围,调动人们积极的情绪,放完鞭炮满地的红色代表喜庆、幸福、吉祥。红色能使人适度的精神紧张,保持精神集中,为迎接新的一年的一切做好准备。
过年山东这边都会在30晚上和大年初一磕头拜年,这是什么风俗?
山东有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磕头拜年的风俗,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样,当前主要体现在农村,因为农村一个村庄基本都是本家长辈,磕头拜年表示是对长辈的尊重,是礼节的体现,老祖宗传下来的。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但是在山东地区的确存在过年给同族长辈行磕头大礼拜年的习惯。这种风俗就像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是一样的,只不过磕头叩首是肢体动作。或许网络上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如此,特别是南方地区这种风俗几乎没有,其实不用过分的解读,这与寺庙拜佛、教徒祷告、拜师学艺是一种样的,仅仅是一种礼节风俗。其实详细的磕头拜年方式也分很多种,一叩首还是三叩首都是有讲究的。古代给帝王行大礼是三拜九叩,发展到当前给长辈拜年基本都是一拜一叩。北方当前基本很少存在祠堂,历史运动过程当中祠堂基本都已经拆毁,所以每当到初一凌晨天还未亮之时,男丁便集体出动,挨家挨户给长辈磕头行大礼,即便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只要本家还有长辈,都会磕头行礼。从简单的磕头风俗可以看出,古代对于礼节是十分看重的,或许当前世界文明越来越有趋同性,接受的西方思想越来越多,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反而越来越淡化。这无关于迷信和科学,仅仅就是礼节,就像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一样,不管赚多少钱,不管从事多么体面的职业,对长辈的尊敬不能忘。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我就是山东淄博的,我谈谈我的看法。
记得下时侯,每到大年初一,所有男孩子们都是跟着大人出去磕头拜年的,未结婚的女孩子不用,女儿结婚后在婆家那边磕,回娘家也不行磕头。
说是磕头,其实更多就是到长辈那儿问侯一下,送上祝福,长辈人很少有实受了。拜年的时候,年长的走在最前面,年幼的跟在最后,进门先叫对长辈的称呼,一边说着来给磕头拜年,一边弯腰下跪,这时长辈人或其身边的子女要上来拉住了,没有人真让你下跪磕头。最后跟着的最多弯弯腰,做做样子,就过去了。然后落坐,主家递烟拿糖抓爪子花生,互相问候。后一拔拜年的来了,前一拔就赶紧告辞,去下一家。一般男女分开,各自拜各自的。
这几天常看到关于过年磕头的文章,感觉风俗真不一样。首先,我们这很少有直接冲着人磕的,一般是进屋背对着门磕,也几乎没见过有哪个长辈是四平八稳坐那儿实受别人磕头的,既使是亲祖父母、父母、岳父母及其他至亲,也很少见,老早就搀住拉住了。第二,我们这是绝对不允许在屋外磕头的。有的地方在屋外的院子里,甚至在大街上给别人磕头,我们这不让,因为只有家里有人故去才这样做,谁这么做少则让人笑话,重则会让家里老人打的,好像是在咒他们。另外,我们这里家里的女娃不参与磕头拜年,说将来是外姓人。
现如今磕头的更少了,拜年还有,渐渐的年轻人都不磕了,时代变了么。形式大于内容,变下也是应该的。
标签: 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