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ysladmin 9 0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学校增设心理教育课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发生了,人们才意识到此前干预得不够,尤其是一些悲剧的发生,留下很多遗憾和教训。

但是,问题发生后,很多人还是更多的指向于学生个性方面的原因,过后,各方面包括学校就不再从课程的高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

心理课,心理课的心得体会-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是学校的课程实施能力不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任教师缺乏,教师这方面的培训不够,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落实不到位,即便开设这样的课程,空洞的说教和共性的泛泛而谈作用不大。

还有,学校的评价制度,对教师尤其是这样的课程的老师普遍重视不足,投入较少,加上,有的学校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样的课程在这些学校只能是停留在课程表上,停留在档案里,停留在总结中。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关乎青少年身心发展,关系祖国的未来,教育应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心理课,心理课的心得体会-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心理老师不能唯心理学专业论,更不能盲目崇拜西式心理学研究方式!
社会上的有工作经验、有社会阅历、有劳动实践的先进、模范、英雄、义士……等才是学校学生最好的心理老师。

10月13日凌晨,江苏省泰兴市一高二学生朱健跳河身亡。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7岁的孩子走上了绝路?

在跳河之前数小时,朱健曾将写下的遗书拍照发给自己的班主任焦某和女朋友吴某。在遗书中,他说班主任焦某总是骂其“死不要脸,脸皮厚”,“逼着吴某不理我,一次又一次”,“您亲手毁掉了我的白月光,毁掉了我的救赎”。

心理课,心理课的心得体会-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媒体类似这样的报道举不胜举,已经麻痹了人们的神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教育出来的人要身心健康。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心理有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尤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已经引起党国社会的广泛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要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简称“心育课”)。并规定了各个学段心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任务。极大推进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但是由于观念认识、师资条件、应试教育等原因,真正落实开设心育课的地区和学校还很有限。

笔者所在的皖北县级高中只有一两所学校开设了心育课。小学和初中还没有一所学校开设心育课。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和基本形式,也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完成教育任务的根本保证。成才先成人,成人先健康。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也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我国每年青少年自杀事件居高不下,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正出现爆发态势。而应试教育的火越烧越旺。这是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亟待解决的矛盾。

笔者所在的高中,明显感觉到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需要转介到精神医院接受医疗药物心理治疗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

非常有必要。中学生正处于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青春期阶段,心理特征表现出独立性增强,渴望是摆脱束缚,获得独立;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感情变化非常显著。在心理不成熟但又渴望被认同、自由的矛盾心态里,在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信息冲击下,中学生们会出现一系列的逆反心理:滋事打架、逃学逃课、情绪易怒暴躁等等,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可以帮助及时缓解和纠正中学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教育课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极端片面的认知很容易导致思想、行为上的错误发生,开展心理教育能够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及时辅导和帮助。

心理教育除了能够解决中学的不良情绪、错误的观念和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人生观之外,还可以促进其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状态,为其身心、能力的更好发展提供可能。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必要性不言而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的、身体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也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中学生容易焦虑,会遭遇到学业和生活各方面的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心理课目前已经在大中小学开设,学校也配备了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但是学校的心理课并不能完全替代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关心孩子的成长,生活,以及内心世界。

看书无法解决心理问题吗?为什么都说要找心理咨询师,难道一般的心理咨询师讲的比书上还好吗?

看书是你自己找答案,看心理医生是医生帮你找答案,二者不同,很难比较。

有的人心理问题比较轻微,看书便可自我排遣。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最好是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以便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

谢邀。

在心理咨询关系里,咨询师和当事人谁的言行占比最大化呢?毫无疑问是当事人。因为当事人来这里是享受服务的,需要释放释怀释然的是当事人,咨询师应支持当事人的言行最大化,用心“聆听”当事人的心声,从这点来说,显然咨询师不是讲师也不会是教师。

看书不会解决心理问题和听人讲不会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道理。心未动,不是过眼云烟就是穿耳一阵风,什么也留不住。

只要心动,自己就是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开启自己的感知和体验,破茧成蝶终有时。除非自己陷入不测之地没有头绪没了动力,需要外界帮助,这时就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我们把这个具备心理专业的职业人称为心理咨询师,这个具有职业素养的心理咨询师会陪伴你走过一段心路历程。

医学书上有非常多的手术操作技术、方法、规程,详尽具体,清晰明了,你自己做一个手术试试?真让你割自己的肉的时候你下得去手?

虽然这个类比很不严格,但是可以帮助你理解,很多事情并不是有说明书+你自己理解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用图表来表示,人和人就像一个一个部分交叉的圆。交叉的部分,称之为共性;不交叉的部分,称之为个性。书中写到的,一般是共性多于个性,毕竟要照顾大多数人嘛。当然,共性和个性有一定的联系,个性的原理部分,也是基于共性的,但细节上却差异很大。

很难懂是不,举个例子来说,就比如一个人感冒了,发烧,导致感冒直接的原因无非就是风寒、病毒这些,但是怎么受了风寒,怎么染上的病毒,就太多了。书上写感冒也只是 写共性的原因,总不能把没穿秋裤写进去吧?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看病讲究对症下药,不同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强迫症,形成的原因从理论上来说,就那么几种,比如说童年事件受过突发事件的影响,但不可能把所有的突然事件罗列出来供读者一项一项对应,所以这就是当面咨询的作用。

心理咨询师在通过和你交谈的过程中,从你的性格,经历,教育程度,职业等等方面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病人心理问题的直接的,深层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一对一的诊疗方案。

一个人的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也就等于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人的心理,所谓罄竹难书,书里记载的东西自然很泛泛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案例,和另一个人的案例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专业的引导,比如放松的谈话,或者催眠,会让患者挖掘出自己无法挖掘出的东西。

因为理解力的关系,看书未必都能看懂,即使看懂,也只是流于表面,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到自己身上。

最主要一点是,但凡心理有点问题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没问题。有这种心理作怪,看书自然不能公正地审视自己,比如自己某方面的问题本来很严重了,可自己却浑然不觉,自然也就不能自己治好自己了。

通过看书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从“知道”到“做到”还是有比较遥远的距离的。

同时,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陪伴、倾听、关注、理解、安抚、支持等等,是书本无法给予的,而这些正是想解决心理问题的人所需要的。

你认为心理教育在教育上又怎样的意义?

诚谢!心理教育在教育上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

例如: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客,就能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里,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又如:血型与性格。血型共有四种,它们分别是O型、A型、B型、和AB型。血型与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O型血,他们有强列自信心,意志坚强,容易冲动,做事大大例例的;A型血,温柔念差,他们般有双重性格,一方面细密,极力压抑自己,不伤害别人,但另一面不信任别人;B型血,晴雨不定,对人恳切,有人情味,喜欢热闹,他们天生是学习理科的料,但要么是学霸,要么是学渣,而在人生中,更注重事业;AB型血,天生是学习天才,但脾气大,他们具有A型又有B型的特征,性格上常充满矛盾,喜欢活动,厌恶攀权附贵。我们了解孑女的血型,掌握他的性格,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避免一些错误,少走一些弯路,孩子就会得到更好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孩子们成长的需要,而成年人因物质的渴望,精神的压力,无不需要心里的纠正与治疗。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犹如盛开的“太阳花”,走进学校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活动。它的影响必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走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让“太阳花”的光辉普照教育圣地,使每个人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

心理教育的含义:

心理教育又称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简称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教育的目标:

旨在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心理教育的途径:

1. 全方位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减少劣性刺激;

2. 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以优化心理素质;

3. 适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识;

标签: 心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