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胜利油田等国企生产一线也出现用工荒现象,如何看待年轻人连劳务派遣都不愿去了?如何缓解这一现象?
工作环境差,发钱少,福利差。一线工作的地方大多都在荒郊野外,干的活危险系数高,太傻的干不了,聪明点在城市里随便找个活都这强。没啥升职空间,以前是排资论辈,现在是看文凭年龄,这些都是在关系的基础之上,能留下的不是有大情怀的,就是脑子有问题的。
胜利油田不存在用工荒。
从2001年开始至今,中石化系统一直在高喊减员增效,持续进行下岗分流,停薪留职,内部退养,除了招收部分大学生,招工基本停止了。
现在所谓的用工荒,是因为用工单位不想招聘“带编制”的,只想招聘“随时可以解聘”的劳务派遣员工,工资低,工作强度大,环境条件又差,年轻人没人乐意去。
农村出现越来越多闲置破房院,你怎么看?
农村破旧房屋。已是屡见不鲜,无论山东河南,千村一面,每个村都有破旧的烂房屋。有的是家中出得龙中凤,还有的是家中变动人失踪。这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岁月流动的痕迹。不犹的发出千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豪言壮语。
破财的房屋,大多都是有主人的,不动还好,如果一旦拆迁了,主人就会冒出来,这些破旧房屋,长期无人居住,丧失人气,短短几年就会变成残垣断壁,杂草横生。我每次从这破财房屋前路过,无不胆战心惊,也许是无人居住阴气重的原因,妖魔邪祟往往都喜欢这种院落,也致使大家无不厌弃破财房屋,
依我看啊,这类房屋就应该拆除,种上蔬菜果树,以供村子里自由采摘,正好也废地利用,要么合村并镇,使村庄统一规划,土地合理利用,这样是对破败房屋,破财村落的最好归宿。
国家对于破败房屋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式,都想拆迁暴富,拆迁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也导致农村房屋虽残垣断壁,始终无人拆掉的缘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速删)
再不久的未来,这种房屋也许会越来越多,也许会越来越少,都是正常情况,繁荣与衰败,才是这芸芸众生,更是历史的见证,岁月的更替。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三中全会后全国实行计划生育,农村人口的锐减和老化,农村很多没有子女的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子,在我们这周围的村子里每一个村子里都至少有一两栋,当然有的是中途丧子的,和女儿外嫁后把房子留在村里的。
其次,农村城化,虽然现在农村政策好,条件环境改变很多,但相比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富起来的农民都在附近城镇买了新的房子,搬迁到城镇居住而留下旧房子在村里。另外有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在城里安家落户而不是回村里居住,村里的祖传房子也就空置了。
第三,旧村中的房子的结构和卫生条件等不够理想,现在村民都在旧村外围重新建一片新的地方,重新规划建了新结构的房子,而不是拆掉旧房子,重新进行改建,我们这附近的村子都是这种情况, 新建的房子都相比旧房子的面积比较大,每户村民新房子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很大,原来旧村的房子相对比较密集,整体看上去就显得很多旧房子聚集在了一起。
我觉得既然是闲置的破房,那么应该拆除复耕,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追求的房子越来越新现代化,但旧房子又不拆除,这样的话荒废很多土地资源,造成农田耕地越来越少,也破坏生态平衡。
响应国家号召,实行乡村振兴美化家园实施三清三拆大行动,我们应该把这些旧闲置房屋拆除,美化乡村面貌,创造更舒适、幸福美好家园!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关于农村现在越来越多的闲置破房院,我的回答有以下几个:第一,现在有点闲置房是因为一家人都去外地上班或者打工去了,家里又没有什么亲人,长期在外没有回家,房屋慢慢就闲置了,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又没有人帮你打理,时间一久看起来就非常的破旧,不说以前的老房子,就是砖瓦房时间久了没有住人也会一样的破旧不堪。
第二就是一家人在外上班都挣到钱了,在外面买了房子,家里的房子就没有用了,全家老小都在城里生活,所以就出现了闲置房,因为家里没有亲人,就很少回家,而有的家庭是外面有房子,家里的老房子是留在哪里等到政府拆迁赔偿的,或者就是把新房修在了其他地方,看房子又不拆,因为办了新的房产证,老房子只能放哪里慢慢的倒塌,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 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出台一系列保障性政策,精准扶贫,户户通……国家层面领导人下基层,走农户,在地方单位下派驻村书记,单位基层职工带领各自包保户,共同脱掉贫困村、贫困户的帽子。
- 我家是在县城,以前回老家要走国道,山路,沿路半山腰可见早年土墙房,几里路一户人家孤单的在站在林间,遇到下雨,塌方堵车,50公里的路要两个小时,近几年修路改道,道路越来越顺畅,退耕还林,青山绿水,山间还是那几处残破的土墙房,但是现在已是人去楼空,宽阔的马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楼早已住进山间村落的土著(当地居民),彩瓦白墙,集镇,小学,超市,医院……居住环境,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 农村人可以走出去了,可以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2020疫情结束,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保障农村外出打工者生存条件,免费核算检测,包车到江浙沪人工需求比较大的城市,让湖北的农民工早起融入到社会,更欢迎在外的农民工回家创业。
- 农村房,现在不是被闲置,只是农村人早已融入现代化的城镇之中,时代在进步,经济在繁荣,破房子旧房子是在社会进程中需要淘汰的产物,大时代已来临。
- 根在,到哪,回头望望,山间还是那座破财的土墙房,而现在的中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现在好多企业中层很多,能不能让他们每年去基层几个月呢?
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眼光放的很远,现实中的你却只能在头条里提出问题,这也许就是答案吧。
题目选的好,足够写一篇万字以上的论文,只是阅读者寥寥,改革一向都是砸掉一些人的饭碗,谁乐意让你砸?你有什么能力砸?搬动别人的利益不是简单的几句话那么容易的。
现在好多企业中层很多,能不能让他们每年去基层几个月呢?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企业中层参与公司的底层设计,是公司战略的制定者、决策者、传播者,并对结果负责。定期到基层工作一段时间,有四个好处:
第一、传达公司政策,充分解读公司决策的内涵,加深基层员工的理解,促进工作开展,减少因为信息层次传递衰减带来的误读,甚至因为不理解而产生排斥等问题。同时中层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层,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到基层便可以对基层员工进行指导,厘清工作重点,理顺工作流程,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第二、真正走进一线、走向市场、走向用户。掌握一手的资料信息,了解现状,发现问题,避免被下属忽悠。作为企业中层,信息获取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层层上报,每个人基于个人的利益,都会进行信息筛选,选择性上报。在宫廷剧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奸佞小臣之所以能够得逞,大多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
第三、提升个人能力,避免纸上谈兵。我们有些干部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但有的中层并不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掌握基层生产流程是如何运转,公司政策到达基层是如何执行产生效益,用户为什么选择或者不选择某个产品,竞争对手是什么打法等等,这对后期制定方案,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非常有利。
第四、有利于提升基层人员的干劲。精神上的驱动比物质上的激励更加有效。中层领导到基层,与一线员工一起战斗,从以前一个生冷的名字,到如今一个有血有肉有魅力的存在,大家真正成了一个团队,是战友、是兄弟姐妹,基层员工的热情被点燃,这种激励作用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事实上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大部分国企,并没有这样的机制,或者有机制但执行不到位。
去基层可以理解,但是先要搞清楚去基层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他们了解是怎么生产的?现场怎么销售的?企业的客户是那些人?还是要了解一线员工的辛苦?
实践出真知,党和国家都强调要深入前线,了解实际现状,对企业来说也很有必要,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一线提拔上来的,一种是空降来的,来源不同,安排他们去一线的目的也会不同:
1、从一线员工提拔上来的管理层,他们本身对一线的工作流程很熟悉,同样,他们对一线员工的工作也很关注,这些人不用说他们也会主动和一线接触,了解一线动态,他们管理方式也贴合员工实际;
2、有一些部门,大多停留在自己的工作模式,与横向部门缺乏沟通,比如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由于对业务和市场的不了解,导致他们闭门造车,制定的流程、制度、研发的产品不能深入人心,也就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部分人是非常有必要去一线或者说业务部门锻炼的;
3、空降过来的管理层,有的企业为了让他尽快熟悉公司,能将本人管理经验和企业现状结合,制定符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试用期都会制定部门实习方案,把他放到几个相关部门和前线熟悉工作;
所以针对不同的管理层,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一线实习方案,但是在管理层实习时要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对时间的安排、内容的安排都要考虑周全,毕竟管理层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承担的是企业目标的推进重任,熟悉一线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推进目标,不能本末倒置。
标签: 基层人员闲置现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