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老师应该做好哪些应对措施?
我分三点说明。
1:语数英三科为当仁不让的主科,重要性跟以往是一样的。需要区别的是,由于改革了,数学的知识点有适量的删减,而且数学新课本还没下来,怎么用旧的教材教好新的课程是数学老师应该解决的问题(例如数学删了映射和三视图等,映射是学函数概念的基础,现在怎么教?教研一定要做好)
2:物理和历史,文件清清楚楚地说明了,按照两条分数线来录取。换句话说,现在的物理就是之前的理科,现在的历史就是以前的文科。两者录取的比例是多少?大家都清楚,所以还是有很多人选物理的。物理老师压力还是很大的。
3: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的化学,地理和生物老师可能压力要大了,因为选物理的同学,逻辑思维比较好,所以很有可能选多两科在化学,地理,生物中选,而选历史的同学,为了避免专业面变窄,也同样会选这三科其中的两科。(因为大部分同学只怕物理)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高考改革首先是上海和浙江试点。模式是语数外必考,选考科目中,较于之前的文理分科,有很大的不同。在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中选择三门,这样导致了,选择的组合很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这也就出现了,弃选物理化学的学生很多,导致物理老师没有课带的境地。对进入大学的学习,弊端是选择了化学的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毕竟理化生之间联系紧密。
当前的高考改革3+1+2模式,是语数外必考,物理历史选择一门,再从其它几门科目中选择两门,这样,物理弃选人数也会较多,较之之前的浙江高考模式,有所不同。中国的教育改革在摸索中前行,总会有适合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
为什么有人说语文是整个学科中的大哥大?
“大语文时代”已经到来,语文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
记得幼儿园时,接触到的第一门课程就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批汉字就是一、二、三……那时如能完整地写出一至十的汉字,已经是引以自豪的了。但是,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一个个简单的汉字又构成了词、组成了句,它们能把人间的真善美丑、情仇爱恨表达出来,也能把惊天动地的世事永载史册,那么,你就会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也许有人觉得语文呆板,远比不上数学、化学、物理那样灵活、生动,那么对于你的评价,我也用一句话,那就是你不懂语文,一切知识都是以语文为基础而建立的。答案补充 譬如,有一道繁杂的数学应用题,只有在真正理解题意下才能列式解答。那么,试问这理解能力从何而来?还不是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培养而成的。化学中,遇到比较复杂的推断题,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作后盾,你能顺利解答吗?在其他科目中,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由此可见,语文是学习其他各科知识的幕后导师。
学好语文,获益匪浅,既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写作水平,使你的修养更胜一筹,可以说是终身受用。看看诗圣、诗仙、唐宋八大家们留下的篇篇不朽之作,再翻叶圣陶、巴金等前辈们的金笔。你是否意识到语文的魅力?你是否也萌发了学好语文的欲望?所谓想和做要有机结合,因此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学好语文。其实方法很简单,也很通俗。第一要从课本着手,汲取前人留下的精华;其次要注意方法,适当的做读书笔记,课外练练笔;最关键的就是多读,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提高文学素养。这三步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总之,语文是师之先。记住要想在学业上有所作为,首先要学好语文,因为学习、工作、生活时时、处处需要语文。
标签: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