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他十七岁那年,突然接到诏书,皇帝已经驾崩,要他入京继位。他心里忐忑不安,他大哥在皇位上被权臣害死,种种迹象表明,这位皇帝哥哥也绝非善终。而如今,他将成为第三个皇帝,是祸是福,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与他心情同样七上八下的,还有那位权臣,他的心中也没有底。他受叔叔委托,辅佐堂弟当皇帝,可是,这两个弟弟,一旦登上大宝,便急于想夺权,甚至想把他除掉。他不得不对这两位,由他亲手扶持的“皇帝”下毒手。
有人劝他自立为帝,他不是没想过,可是他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一来怕众臣不服,二来他也觉得良心上说不过去。思来想去,他把叔叔这个四子再次扶上皇位,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他心里也没底。
与此同时,群臣也在观望,是投靠皇帝,还是投靠权臣,他们也在犹豫。
在万众瞩目中,他登上皇位,令那些对他报有希望的大臣极为失望,他不准任何人说权臣一句坏话,并且把一切权利都交给权臣。
他极力巴结讨好权臣,对他毕恭毕敬,权臣开始时还有所警惕,可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松懈下来。他独断专行,打压异己,他搜刮民财,扩充府第,他虽然没有皇帝的头衔,却是实际上的皇帝。
这一天皇帝找他,说太后年事已高,但改不了喝酒的习惯,他请权臣大哥劝劝太后,并且把抄好的“酒诰”交结他,让他读给太后听。
就在他全神贯注地给太后读“酒诰”时,一个铁如意从他身后砸向他的脑袋。就此,北周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个皇帝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个权臣,就是他的堂哥宇文护,为了这一天,宇文邕整整等了十二年!
宇文邕掌权之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实行了均田制、府兵制,很短时间内,北周国力强盛,他亲率大军去打北齐,很快就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只要把南方那个不堪一击的南陈灭掉,他就会成为司马氏之后,统一全国的秦皇汉武。
这就太多了,在这里贴故事可能要贴好多。
我给你贴一些免费链接吧,里面有的是你想要的故事。
1)中国历史名人https://www.gs5000.cn/gs/minjian/
2)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100篇 https://www.jianshu.com/p/608b6663a481
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 http://www.99gs.net/lsgs/64645.html
其实百度一下会有不少哦!
那就太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说不清。
我随意的说一个吧,是我比较喜欢的故事。
百无一是与自无一是。
据传明代大才子唐伯虎不仅是绘画奇才,更是在诗文字谜方面也是也是颇有见解;他有一好友,才子祝枝山,家中有一花园,每当春色满园之时,园内牡丹争相斗艳,好不热闹。
有一日,邀请了唐伯虎等一众好友来园内赏花,并要求众位才子各自挑选一朵自以为是最美得,来选出花中之魁;一时间那是众说纷坛,都在争论着什么颜色好看,说什么颜色的都有;只有唐伯虎在一旁一言不发,众人都知唐伯虎是评花的个中高手,便是要求他发表高见。只见唐伯虎轻摇纸扇,微笑开口道“百无一是”《言下之意就是所有的花没有一朵可以评上》。众人愕然,皆是认为唐伯虎太过于狂妄。本来牡丹便是话中之王,更何况是满园万紫千红的牡丹,竟然是没有一朵花魁?
唯有主人祝枝山听后恍然大悟,连道“高见,高见,花中自无一是。”《意思是花中自然是没有一种花可以评上》
都知道了么?
他们两人啊,都是说的一种花,都是指的白牡丹。
百无一是,指的是去掉百字上面的一横,就是个白字。
自无一是,指的是减去自字中间的一横,也是个白字。
海明威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将。他的《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等著作在中国家喻户晓。没想到的是,周总理也曾在中国接见过海明威。时值抗战期间的1941年春,海明威造访中国。4月中旬的一天,海明威和夫人应邀与周恩来会面。对于这次会面,海明威十分高兴。
周恩来和海明威夫妇之间的谈话是用法语进行的。他着重对海明威谈了“皖南事变”的前后事态、中共的抗日方针等,并且很有准备地写了两个纪要交给海明威,请海明威转交美国政府,希望美国政府能仔细读读它,作为了解国共关系的参考。双方谈话时间虽然不长,但周恩来的良好风范给夫妇二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海明威访问周恩来后无不感慨地说:“周恩来是一个有极大魅力和智慧的人……他成功地使几乎每一个在重庆与他有接触的人,都接受共产党人对于所有发生的任何事情的立场。”海明威夫人盖尔虹回忆:他们夫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觉得和一位中国人相处,好像在家里一样,十分愉快。周恩来的三言两语胜过蒋介石丰盛的午宴和喋喋不休。盖尔虹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认为,周恩来是个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所见过的唯一真正的好人。如果他是典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就我来说,我被这位魅力十足的人强烈地吸引住了。”
海明威夫妇与周恩来的秘密会见,使海明威直接了解了中共对蒋介石团结抗日和反对日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态度,并如实转达给美国政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曾大胆预言:“国民党是没有希望的,战后,共产党将取得中国的政权。”
周总理不愧是新中国的外交之父,无论何时他都是积极宣传共产党的理念,团结所有能团结的人,广交朋友,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
历史人物的故事太多了,三天三夜说不完。在这里只说一个明朝皇帝朱元璋要饭的故事。朱元璋出身贫微,又是孤儿,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在朱元璋十七岁的时候(元朝至正四年),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干旱,粮食绝产,蝗虫四起,瘟疫爆发,朱元璋的父母和两个哥哥先后在饥饿和病困中去世。
这一年,可谓是朱元璋一生之中最为悲痛的一年。在含泪埋葬完亲人之后,朱元璋擦干眼泪,目视着前方——虽说自己现在没有了亲人,但毕竟日子还要过,自己还要活下去。于是,朱元璋想起了当年父亲几次三番要送自己去寺院当和尚的事情——早年间,朱元璋体弱多病,寺院中不仅有药师及时进行救治,关键还能混口饭吃。
于是,朱元璋便离开自己生活了十七年的家,来到了附近的寺院——皇觉寺,正是出家为僧,当起了和尚。
当然,在和尚云集的寺院中,也有着现在职场般的等级之分——毕竟先来后到的顺序,还是要分的。
于是,刚刚入职的朱元璋,成为了寺院中等级最为底下的菜鸟。
所以,寺院之中所有的脏活、累活,都要他朱元璋去做——谁让你辈分最低呢?想吃饭,你就得干活!
为了混口饭吃,填饱肚子,朱元璋忍受着其他僧人的欺凌和羞辱。
然而,很快朱元璋便得知自己就连这种生活也失去了——来到皇觉寺刚刚五十天的朱元璋,被告知寺院粮食也紧张了,除了方丈和管事之外,其他僧人一律要去外面自己化缘,自己想办法解决温饱问题(以九月入皇觉寺,仅五十日,寺僧以食不给,散遣其徒游四方)。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离开了皇觉寺,从此开始过上了长达三年的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朱元璋“乞丐皇帝”的称呼,也正是从这段苦难的经历中得来的。
标签: 36个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