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很少有语文老师自己写范文?
语文老师很少自己写范文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有时还要代课或者要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没空。
二、大多数学生手上有同步作文,网络上也有,不想动脑。
三、范文重在借鉴,作用不大,每个人想的东西不一样。
我是语文老师,我认为不写的原因:是写作水平所限,是心理压力所致,是教学态度使然。
老师深知,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也知道范文的重要意义。
水平问题。范文又叫下水文,其作用是给学生作业作示范,它必须形神兼备。一篇文章从审题立意,到构思谋篇,再到遣词造句,直到成文,由于它针对性、时效性、目的性强,各方面都能给学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如果老师写出的文章达不到一定水平,写出来也起不到示范之功,徒劳无功。
既知其无功,又何必徒劳。
心态问题。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如果老师写出的文章水平一般,或者还不如一般同学,那就起不到示范作用,而老师在学生面前也难以“学高为范”,心理上自然就有了形像崩塌之虞。“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如果因为行家不出手,就没有人知有没有,老师心里就没有了形像崩塌之虞。
教态问题。在岸上指导,是永远教不出游泳冠军的。老师深知,一篇好的下水文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作用是非常大的。范文能够最好的诠释一篇文章是怎样成文的,不但知其然,还能够解释所以然。所以写范文倒逼教师提高写作水平,真正肩负起“学高为范”。“文如其人”,文格就是人格。这就意味着老师要端正教态,追求高标准,敢于付出,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写不写范文,危机不到一位教师的身份地位,如果教态没有那么严谨、崇高,不写就是常态。
我写范文。我在教高中语文作文时,每次都要下水写作文。作文课上和同学一起作文,但不一定当堂作完,因为范文毕竟不是一般写写,作作样子。学生作文一律用散页稿纸,全班收集齐后,统一装订成册,我的下水文放在首页。讲评时先讲学生作文得失,然后讲我下水文是如何写成的,针对性强,激发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指导效果非常好,深受学生喜爱。正因为如此,有好多学生喜欢上了作文课,也喜欢上了文学,影响了他们的性情和人格。有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拿过省级大奖;所教两个班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全校第一。我个人坚持写下水文,“多读胸有本,勤作笔升华。”日积月累,情操得到陶冶,品性得到提升,现在已有百万之巨。散文、小说、论文、诗歌,都小有所成,在教育教学中,有时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讲,更具实效,我自己也乐此不疲。
综述:老师写范文,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指导效果是最好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老师不写的原因,有的是写作水平所限,有的是心理压力所致,有的是教态使然。
首先,语文老师比较忙,一般担任班主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应付各种检查,填充档案资料已经占去很大一部分时间,没有时间写下水文。
其次,学生学的作文主题与老师想写的内容不一样,换言之,让老师写童年趣事,一件难忘的事,可能老师不太擅长这些文章。
最后,老师写的文章可能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还不如范文好。
总之,老师多写文章是好的,但不一定写和学生一样的文章。与其绞尽脑汁自己写范文不如想想怎样让学生写出“范文”。
标签: 我的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