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解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小我们得到的教育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于是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可好像努力并不见成果。想要减肥,每年跑步五公里,腿却越来越粗;想要健身,每天健身房风雨无阻,却一身伤病;想要学习,记笔记勤快背书认真,成绩依然如旧;想要工作上进,最早到公司最晚回家,三年了还是个跑腿打杂小跟班。你没有耕耘吗?你没有努力吗?不是的,为什么没有收获呢?也许是你“努力”打开的方式不对。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有的人表现在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从而固执己见。遇到问题时,常常讲"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没错",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就像"守株待兔"一样,根据经验相信会有许多兔子撞死在这棵大树下。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毛毛虫那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我们不能只注意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且还要关注这些工作带来多少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绩效。如果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可能会付出很多无谓的努力,只有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这使我想起一个问题,关于选择的,以前一直关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后来想想不做选择亦是一种选择。
关于耕耘,所谓收获,也许非成功便是失败。我从来以为成功算收获,现在看来,其实失败也是的,失败有时也许正是那点点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标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