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

ysladmin 8 0

张岱的散文《湖心亭看雪》为什么备受推崇?

精华在于上半段,脱胎于柳宗元的江雪,只是少了些孤介,多了些蕴藉,显得清新脱俗,了无凡尘。后半段有如蛇足,有王献之雪夜访戴,兴尽而归之意,颇有魏晋风度,但末尾点明痴,估计大部分读者也不胜了了,痴在何处,何况是舟子口中道来,相比此痴非彼痴,作者心中块垒,既非那三杯酒能消,又岂能贩夫走卒所能道也?行文至此,短则短也,尤显突兀

竟然还有这个问题!

又一次戳到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记得那是2007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往常早了一些。

早晨上课,语文课,老师压着铃声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下雪了,我们赏雪吧!”语文老师是个性情中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今天他很兴奋。

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噢耶!”同学们高声欢呼,“老师,我们出去赏吧,还可以打雪仗。”同学们有点得寸进尺。

“这么热情?!好,出去学习!”老师点点头答应了,“但是,等等,先把这篇文章看完。”

于是,老师拿着一摞纸,挨个的发了起来。

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都很好奇这是什么,我也一样。拿到手之后,迅速浏览了一下题目:《古典的雪》。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而“痴”字一词主要体现在作者痴迷于雪景, 超脱世俗的雅致还有遇上知音的愉悦,却又仅为客居此地,而带有的淡淡忧伤。

读大学时,发小见我买《散文》杂志,读中文系的他说不妨读读张岱的文。故也买几本,读来甚是清爽、惬意。多年来一直似是枕边书,时常读读,放松心情,效其旷达、洒脱。只是杂务缠身,心羡难学。即如是仍读,使自己强为一种活法,虽效而难为,于心耿耿,于情悠悠。但可滤去世俗之念,减却浮躁之求,不时给自己一个新鲜冲动,浪迹天涯,钟情江湖,终是活个自己天地,了却心心念念……张岱,还得读你……

谢邀!不才谨以拙诗答之,见笑。

七言.观明.张岱《湖心亭看雪》杂咏

舟荡湖亭醉几盅,

玉尘拂面濯心空。①

居篱霜菊陶潜隐,

钓雪寒江倔笠翁。②

智者喜山吟有限,

仁人乐水感无穷。

晚明佳记今番读,

俗世清恬一缕风。

标签: 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