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是不为鸦片的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道光连着跟英国人签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除了割地赔款,清政府的司法主权也受到了破坏。但是清朝统治者并不觉得有多大事,不就是割点地,赔点款吗,多大点事,天朝大国不差这点东西。
英国人签了条约,得了利益大摇大摆地走了。美国人和法国人也不甘人后,紧接着就讹上道光了。因为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把美国人的烟也收了,美国人趁机漫天要价,。法国人也不是个善茬。道光分别跟美国人签了《中美望厦条约》、跟法国人签了《中法黄埔条约》。美法之所以这么容易得逞,主要还是因为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都拿捏准了清朝无知自大,欺软怕硬的作风。
美法两国除了没有要割地赔款,但其他想要得到的都得到了,甚至比英国人还多!
比如美国人和道光签的《中美望厦条约》里有一条“十二年期满双方可协商修约”的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中美望厦条约》)就为美国人留了继续敲诈的后路,给其他列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也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无尽的后患。
法国人从《中法黄埔条约》中获得了传教自由。法国可以在通商港口建立天主教教堂和坟地,清政府还必须保护教堂的安全。本来清朝是不允许外国人传教的,一旦发现后果很严重。这下直接就合法化了。可别小看了传教这件事,这就相当于思想意识入侵,后面很大大事件的背后都有传教士的影子。
道光的皇帝生涯无疑是失败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签到手软,一点脾气都没有。但他应该勉强算得上一个好人,一个眼光始终停留在祖宗家法、防范汉人的程度上的,耳根软、懦弱无能的好人,一个不适合当皇帝的好人。1850年,带着一身屈辱,道光如愿到了地下见祖宗去了。咸丰继位。
咸丰继位后日子并不好过,皇帝宝座还没坐热,老天就给你他两个重大考验。其一是太平天国起义;其二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均置诸不理。
1853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帝国(1299~1922)、英国、法国与沙俄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美国则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以上是战争的背景,种种原因表明,英法需要一场战争来扩大对话权益,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恰恰给了英法发动战争的理由,成为战争导火线。
过程不说了,有一次丧权辱国,痛心疾首,火烧圆明园。
结果
1858年5月,英法联军侵占大沽炮台,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3日,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600万两白银。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侵略者以焚毁皇宫作为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标签: 鸦片战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