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教学设计题怎么选择?
那么首先要对教学设计有个基本的认识,教学设计就是整个过程的精简展开,除了有固定的组成部分以外,还要达到一种效果,就是看完你的教学设计,就像是真实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一样,能知道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怎样的环节展开的,所以也需要我们在大脑里事先预演一下。另外环节的出其不意是体现教师创造性的,也是高分的一个采分点,所以尽量使你的教学设计与众不同,赋予深意。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如果你难于区分选择什么教学设计方式,这里给你推荐布点法的教学设计,其独到的教学理论渗透在教学设计中及教学操作中。常规教学设计的理念、方式、目标等义理都蕴含在布点法的设计操作中,布点法的操作设计体现了理论,是理论的载体,如建构、自主学习等,布点法的教学设计只字未提,但在布点法的操作设计运作中自然而然的体现。
布点教学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它的教学设计围绕班级授课制展开。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同步性与学生的学习的个体性与异步性是一对矛盾、不同个体激活的问题图(知与不知转化的问题运动),也就是区分的知与不知,有很大差异,且都隐在思维中,教师利用班集体教学的同步性对隐在学生思维中的异步性的知与不知如何进行同步优化?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与教材互动而获取知识,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从知与不知互动的角度可以把它人为地划分为知与不知的分化(区分)、对知与不知区分的优化、不知向知的转化及知与不知的内化4个阶段。布点法经过多年研究,构建了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学生与教材互动的四步操作设计:
(1)感知区分——教师呈现学习客体,学生区分知与不知。这是学生知与不知开始分化阶段;
(2)布点优化——师生共建布点图(一种布点法特有的优化的板书设计),学生优化知与不知。这是学生不知向知转化阶段;
(3)分层转化——师生按层次运作,学生转化知与不知。这是学生 不知向知转化阶段;
(4)反思内化——师生反思教学进程,学生内化知与不知。这是学生内化知不知内化阶段,以便举一反三,变通运用。
布点法的教学设计与常规教学设计不同之处除了教学理念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外,还有就是设计前需要静态探明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在常规教学设计上就是吃透学生)及上课时的动态探明,设计好在如何应对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动态表现,这是常规教学设计没有的,因为常规教学设计是一种线性推进,而布点法设计的是整体性推进。
限于篇幅今天就聊一下,有机会再深入细致探讨。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能力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不仅可以考察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考察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使用能力,更可以考察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在考试过程中,如果没有规定内容,教师如何选择教学设计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呢?曦元老师认为可以这样选择:
一是选择自己擅长的课进行设计。如小学数学,如果你比较擅长计算类教学的课,那么就要把握计算类教学的特点,在设计中突出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如果是图形领域的课,就要在设计中突出转化的思想等等。
二是选择教学内容丰富的课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丰富,容量大,会给教师足够的素材让教学设计内容丰满,不单调。如小学数学《展开与折叠》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操作、验证感受从立体到平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感。这样的课设计内容就会比较丰富,可以设计很多学生活动,如先观察立体图形的特点,再猜想展开后会有哪些情况,再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结果,最后全班展示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总结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锻炼的教学设计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三是选择创造空间大的课进行设计。其实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会给老师创造的空间,把教师的教学思想体现出来,只是有的内容逻辑性太强不适合过多创造,比如计算类教学。要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就要有教师自己独特的设计元素,以达到与众不同,别出新意。如观察物体类教学或统计概率类教学,都可以设计很多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主体的设计理念,同时又能很容易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进课堂,有效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最后,曦元老师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设计理念;二是教材分析;三是三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是教学重点难点;五是教法学法;六是教具准备;七是教学过程;八是教学总结;九是布置作业。
标签: 我选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