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对当代语文教育的看法是什么?
1.工具性落实得很好,人文性弱化!
2.应试教育做得好,人格教化弱化!缺乏汉语教学的整体意识。文字识记达标,文章写作实用,文学鉴赏有限,文化传承空白,四个层级,应当互为目标,有序渐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对于当代语文教学的看法如下:
一、教材的编写比较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特点。从国家教育部核定的教材来看,觉得大多数都符合语文教学的能力素养要求,也是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好国语,也能够满足研究各种文献历史的需要,更能够引导孩子们喜爱中国历史文化。
二、考试的要求远远超过教材的范围。如今考试对阅读和知识面的要求远远超过课本能提供的内容。课本应该改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能只学课本,要不考试是没法应对的。高考改革以后,高考语文试卷会让10%的同学做不完题目,这一点上来说,课本知识是无法满足考试需要的。
三、语文的根基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语文的基础我觉得主要是阅读量,没有阅读量的保证,光有知识点的积累和字词的积累是无法完成考试的,或者说是不会考的太好。要形成喜爱阅读的习惯,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这样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作文对阅读的要求也很高,没有知识面和阅读量写不出好的作文。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将来才可能在语文上取得好成绩。原来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因为,好多数理化的题目也都很活,没有语文基础是难以看明白题目的意思的。
我觉得,高考、中考是指挥棒,所以语文教学不可能走脱离考试的路子。
我的观点:
1.我觉得现在的高考阅读题偏难,有些题目是文学理论知识,高中语文不可能进行这方面的系统教学,综合类的欣赏题学生往往无处下手,所以高三一年就是与这些文章的写法纠缠,其结果课堂枯燥无趣,学生学语文兴趣不高。
2.语文真的很重要,无论它的工具性还是文学性,但语文似乎不适合考试,或者说不可以用一种方式考试。目前各省市试题,我比较喜欢上海卷的形式。
3.语文是关乎慰藉心灵的课程,个性化很强,每个人的阅读、表达都有区别。就当前教材和教学而言,都没办法做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经常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吧。
语文教育后期会越来越重要。
近些年,各省市中考、高考都加大的语文在实际运用方面的力度。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而且这几年国家在教材上面的改动也勤。
总之一句话,日后语文会越来越难,这对从事语文教育的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具体的变化可以私信我,我因为行业需要,有很多省的中考说明,平时工作中也会分析中考命题方向……
目前对于之后语文的重要性的不成文的总结
〔得语文者,得天下……〕
不知道是不是危言耸听?各位,你们怎么看呢,期待一起交流!
现在语文,考的没教,教的不考。老师教的急死了,学生学得头大。原因是什么呢?语文知识太多了。太零散了。孩子如果积累不够,语文成绩就越来越差。
我教的孩子。如果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因为我注意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不断的积累语文知识。我要不停地给他们搞拓展。积累是输入。应用是输出。输入输出不断地螺旋上升。语文成绩就越来越棒。
比如我教叶公好龙这个成语。
和叶公好龙有关的别的知识,我也会教到。
冯妇虎对叶公龙。
讲的都是言行不一致。这两个家伙都成了笑柄。
我教的语文是大语文。是故事语文。说写结合的语文。
啊,可惜!领导把我的那个年年考第一的班给拆了。我从一年级带到四年级的。每学期都考第一。现在给我的班。上学期考了倒一。真是哭死了。问什么都是一问三不知。连《骆驼祥子》是谁写的都不知道。课外知识几乎是零。都要毕业了,现在从哪儿补呀?
标签: 再别康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