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

ysladmin 5 0

如何理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书法的传承和创新简单的理解就是临帖和出帖。临帖的阶段也许很漫长,它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不仅要临好一家的帖更要临习多家的帖,甚至也要临好多家的帖!临习是传承的过程,创新才是学习书法的目的!临习得神似也是临习,仅仅是把传统一古脑儿地继承了下来。而创新是在临习的基础上发扬传统,令传统再次辉煌!值得强调的是创新并非乱写瞎划,线条如杂草、枯枝,点要么如羊粪、要么如牛屎,结字该放开的放开不了、该收紧的也收紧不了,章法更是癫痫幼稚。如此创新不能服众!虽因金钱或地位的原因名躁一时,想过死了以后留下的这些烂字会不会被众人唾骂。所以没有传承的创新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创新”!而只有传承没有创新,“传承”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也会受到极大的削弱!以上是个人拙见,仅供参考!顺发习作权当抛砖引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传承是创新的捷径。


传承是师古,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符号时代审美和文化背景下的书法的新面貌。书法唯有不但创新才能有不竭的生命动力。但书法的出现不是空穴来风,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形成的创新。不传承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实际上书法的创新,只要在继承传统才是捷径,书法创新的捷径,为什么呢?

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知道,那些流传至今的书法经典作品,可以说都是书法历史上的或一个时代的经典,最具代表人们经典审美的作品。我们学习书法,临摹这些经典书法,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承传统,创新自我,所以,学习书法必须临摹,临摹古今经典书法,以经典为师,才能走向现代。

实际上在丰富的各门类知识中都是一样的,学习经典知识,就是创新现代的捷径,是引领时代的捷径。

学习书法必须通过临摹功夫,通过临摹学习书法的笔法和美观的字形极其技法与造型规律,然后广采博取,融会百家之长,贯通融合形成自我书风,如此一来,我们创新的作品才能真正具体深厚的文化底蕴或内涵,才能真正使得我们的书法作品具有艺术性、创新性。

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确理解创新与传承关系,是书法创新的关键。 书法的传统博大精深,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在当下普遍缺乏传统的影响下,切勿挑食,否则挑三拣四,反而适得其反,导致严重营养不良。

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矛盾中的有机整体,传承不会阻碍创新,只会促使变革。

传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飞跃,如同飞机发明,难乎其难。当年,普通人不会想到飞机能飞上天;即使有人想到了,但没有足够智慧、胆魄和毅力去实践,也不会成功;只有莱特兄弟,天资+努力+运气,才能实现从小就梦想着飞向蓝天的伟大工程。

有人认为,戏剧、服装、建筑、绘画等艺术,已经走出传统模式,大胆尝试,融入了时代新风的元素,是为创新。而为什么书法不能呢?

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与其它艺术有本质的不同。国画早在宋代就形成了成熟的以写意为主流的文人画;而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约定俗成的文字结构规律,譬如“人”,无论何种字体,基本都是一撇短,一捺长,即适合书写习惯,也符合审美情趣。而有人不怎么想,搞变体创新,把“人”撇捺写成一样长,或一撇长一捺短。

有人主张书法可以运用国画的“泼墨”、“破锋”等手段,增加笔墨情趣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做法,我们从历朝历代留世的经典法帖中,几乎找不到有刻意为之的现象,即使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虽然笔墨看似临乱无法则,实乃是颜真卿集毕生功力,融悲愤之情、心手两忘的笔墨痕迹。

林散之先生晚年变法,作品中时常出现墨块和破锋,这是在特殊的年代,改革开放,书法热刚开始,加上林老集一生之功力,作品给人以清新和时代感。如果,以现代审美视之,或许就没优势了。故林散之风格,“只有其一,不可有二”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此说 ,当下书法就不能创新了吗?

如今学界对书法艺术的态度,更倾向于将其视作一种文化遗产,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可以大刀阔斧解构重塑的艺术。在创新之路上,步子稍大一点就会饱受诟病,甚至被视为极端和另类,大多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的敲敲打打,修修补补。从书法教育到艺术研究,莫不如此。抱庸认为,当前无论是环境还是机制,都太过拘谨拘束,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书法人的自由思想,才是最根本性问题

因此,传承好讲,创新不好说。就书法艺术探索研究的现状看,承的多,创的少。此前抱庸曾言,在包括诗歌、戏曲在内的所有传统文化艺术中,书法的创新突破是最小的,食古泥古尤甚。特别是传统的书理法度,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维护了书法艺术的嫡传正统,另一方面也斩断了书法艺术创新的翅膀。


很多的书法家其实也一直在尝试创新,至少近100年来,但真正有所建树、形成气候的,廖若晨星。这不仅与书法者实力有关,恐怕也和书法艺术创新的大土壤、大环境、大氛围有关。

传承无须多言,照着古人的来就成,重点谈一谈创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承袭是手段,而创新才是目标。就书法艺术而言,古人之法必须要继承,这是创新的基础。但要真正创出高度、创出名堂,就不能约束在古人的框架之内,必须融入时代的东西。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真正的创新,绝不是照本宣科的继承古人之法,拣拾古人牙慧,一定要具独立性,要有标志性的时代印记。这很难,但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与目标。

第二,要创新就一定要有所突破。七十二式也好,九十二法也罢,古人对笔墨章法的研究已经没有余地了吗,古人对书法的见解认识就是铁律天条吗,肯定没有这回事。对古人之法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实现创新发展。因此,对那些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书法家们,应抱以包容甚至肯定的态度。当然凡事有度,不能与传统与骨法完全割裂,比如吼书盲书射书之类,就不是理性的书法创新。更像是在搞怪。

第三,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强化思想认同,构建创新机制。思维惯性是最难改变的,但不改变就没有出路,也始终不会有创新的机制。举个例子,唐楷唐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高峰,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影响举足轻重。但是宋人为什么可以另辟蹊径,出唐法而得宋意?我想主要得益于思想的学术的开放。封建王朝到了大宋可谓登峰造极,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有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就是敢于破旧立新,自我肯定。

近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曾经说过,宋代四大家没有一个好好写字的。从其背后可以想象,在晋韵唐法如此至高庄严的情况下,宋意终究脱颖而出,成就一代风格,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值得今人反省反思。



抱庸妄谈。

就以题目"如何理解书法的传承和创新"这个主题来分成三部分来讲吧。

第一,如何理解书法,书容包括什么,书法艺术的发展,赋予什么含义,属于什性质,有什么美学特征,以及它夲身的严谨法度和书写的规则,加之书写者自身的学识,精神,气质,历练,行业,修养,年龄等等,才能从思维中感悟和发现赋予它的意义。如果把一个初入门者谈这些书法方面的问题,那就不如直接说是“习字"者,无从谈起。

第二,传承,从学术上讲,有很大的广泛性。内含,书家,时间,形式,古代,现在,都没有确定的概念。传承继承者只有是致力于学习后,感觉到博大精深,受风格上感染,传统的氛围的影响下,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人,(如近现代的各个书法名家)才能进入理解的状态。(我本人永远是个初学者)。

第三,创新,怎么创新?传统都很模糊,新意又从何出?跟优秀的传统脱节,想另辟捷径,在书法上是行不通的!这不是修路,也不是科技发达的再创造。只有先深入到书学中,从传统中进去,用自已一生的努力,便自身的笔法,章法,墨法比以前有"新"的突破和进步。那就“创”出一个“新”的境界了。

只是个见,还望书法同仁,各位高手点评。

标签: 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