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看书,但如果只爱喜欢看爱情小说和《国家地理杂志》、《读者》之类的,这些算应该看的书吗?
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往往是为提升工作能力而选择的书籍;
一种是兴趣阅读,我们所说的读书能提升气质、修养的等等都是兴趣阅读。
既然是兴趣阅读,北斗君觉得,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并没有不对的点,之前有听过一个资深编辑诉说,他在从事编辑行业前,只喜欢阅读新闻报纸,而这对他后来的文风产生了很大作用,书写的内容条理清晰、缜密,阅读起来非常顺畅。
阅读兴趣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的,而阅读喜好是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为了追求大家名作,而丢掉了阅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更何况你喜欢的内容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呀,为什么会产生疑问呢。
没有什么不该看的书,读书总比不读好。但我认为,书要不就是深读,在一个领域深耕,要不就是泛读,什么领域都涉猎一些。
所以在读杂志和爱情小说时,可以留意一下书中有没有提到什么书或者作者,可以顺藤摸瓜,了解一下别的书或者作者,这样阅读面会广一些。
当然,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就不要强迫自己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书籍,言情小说,读者,或是其他的都会想要看,读不同的书籍给我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心境,想要看的也不相同。随心情而阅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读自己必须要读的书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每个年龄阶段所符合和需要的书籍都有所不同,根据你的文学底蕴和情感需要选择书籍才是正确的。
《读者》
《读者》这一类的读物属于启蒙阅读读物,适合初次接触写作和收集写作素材的中学生,里面的文章大多属于美文,初次看《读者》的文章,很容易被其中的文字语言惊艳。
但仔细想想,《读者》里面的文章风格几乎一样,强调的情感和思想也差不多,里面有些富有哲理的文字语言属于“正确的废话。”到了一定年龄就对这种心灵鸡汤的行文不太感冒了。
谢邀。
什么事都怕对比,你要说看爱情小说不好,可能是和读有内涵的小说比;你要说读有思想小说牛逼,和读经典比又都是渣渣;而不论读什么总比不读好。
瞅瞅这三类书,讲到最低级的,很多人认为是爱情小说,这句话其实是有点武断的。爱情小说也分为三六九等,比较牛逼的像张爱玲写的《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就比较有意思,次的像《微微一笑很倾城》,虽然没啥内涵但是也能让人看着放松心神。建议是可以看但不要老是看,其实人总会长大,我们也不会老是爱看《微微一笑很倾城》,等过了这个年纪给你看也不想看了,这样一想反而要怀念它了。
关于《读者》
《读者》是我以前很喜欢看的,里面有故事有鸡汤有奇闻也有有意思的散文,比较适合青少年看吧,但你会发现到一定年龄还会慢慢放下它,这个年龄指的时候心里年龄和三观塑造的时间。
比如说,你还在思考一篇好作文怎么写,那你可以看《读者》,你也会爱看它;后来,你在思考艺术论文怎么写,你会随手翻翻它,好像看也有意思;再后来你在想该怎么解读木心的《素履之往》,那你也就不爱看《读者》了。因为你不再是个读者,你在往学者的路走;再到后来,你钻研“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或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就微微一笑,在座的都是辣鸡啊~
关于《国家地理杂志》
说实话,作为文科生外加上美术艺术生,我不太喜欢看理科或者地理书,于是我去查了下《国家地理杂志》。发现它叫《中国国家地理》属于月刊,而且我TM有了一种买本来看看的冲动,真是难受......
坚持看《读者》10年,我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谢邀请,我是回想。
这本书从高中时候开始接触,里面文章内容很不错,这也是为什么这本出这么畅销。人嘛,总是要学点东西,了解点东西。经验不够,书本来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书上有很多过来人的经验,可以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有着指导和对比的作用。经常看书,可以提高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说话水平还有你的口才。
不管做什么,只要认为是可以的、对的、有益的,就大胆去做好了。没必要想象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时间,知识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要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事情,什么事都有个过程,慢慢来。你在变的同时他人也在变,你不可能知道将来孰优孰劣。做好自己,不用在意他人怎样。读的书又不是给别人读的,是自己用的。当然也不是用来比较的。
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坚持读书也不恰当,读书应该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你不能为了某些目的去坚持读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应该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才对,坚持怎么说都好像是不情愿,逼着自己去做一样。这样的读书毫无意义。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读过之后有所收益才是进步。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劝你还是不要这样。快乐一点比什么都好。
标签: 我喜爱的书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