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老师的引导我看不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你能讲解一下吗?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为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首先,你得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所谓的三纲,无一不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底层大众定下的条条框框!早就失去了原先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统治而服务!从来就没有从底层大众的利益出发!“吃人”的社会准则里面,劳苦大众从来都是被吃的一方!民主意识的自被迫引进后与封建统治发生了冲击!实际上狂人日记是对几千年封建统治意识的控诉、揭露!吹响了一小部分先进人士对反抗封建统治战斗的冲锋号!
其次,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压迫剥削底层大众!无论呈现的是盛世之治,还是所谓的诗词歌颂!人民从未有过民主自由!其实,说夸张并不夸张!从某种角度来说!通过压榨你身体,奴役你精神,不就是所谓的大道吗?愚民好治!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最后,狂人何解?不能逆来顺受的,就会发狂!是对命运的觉醒和反抗!结局没有摆脱!不能不说在当时先进分子对现实没有有效的出路一种迷茫和无助!可见,毛主席是多么伟大,枪杆子出政权,才解放了中国,打到了三座大山!
标签: 狂人日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