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一九七七年高考作文是什么题?
2007年语文高考作文题汇总 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I):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2007高考作文题(全国卷Ⅱ):帮助 2007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高考湖南卷作文题目:诗意的生活 2007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传递 2007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怀想天空 2007高考辽宁卷作文题目:我能 2007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目:季节 2007高考江西卷作文题目:作文题二选一:心中的一泓秋水/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7高考湖北卷作文题目:母语 2007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 2007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2007高考陕西卷作文题目:出事了 2007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007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写作文 2007高考四川卷作文题目:一步与一生 2007高考重庆卷作文题目:酸甜苦辣说高考 2007高考广西卷作文题目:摔了一跤 2007高考安徽卷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
浙江「满分作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高考满分作文年年有,今年浙江一名考生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生僻字词多,以"最让人读不懂"而获取满分,网上争议不断。
这样一篇满分作文之出世,也是一波三折。初阅老师给了39分(换成百分制即65分),后来一位给了55分,最后由阅卷组大组长------权威专家、担任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长达二十年的陈教授"力排众议",定为满分作文。
我一个教了二十多年语文的老师,也禁不住凑个热闹,找来该文一读。很遗憾,一路磕磕伴绊,与字典为伴,勉强读完。细数了一下,该文有8个外国名人,9个生僻词。我妄猜,能够顺利读下这篇文章的人"千里挑一"。众多人读了该文,也是自愧不如,多年的语文竞白学了!
客观来看一看,该文就真的好吗?全文罗列了8位外国名人,堆砌了9个生僻词语,表面上看上去非常洋气,特别高大上,一下子唬住了许多人,实则是在"掉书袋",内容假、大、空,晦涩难懂,观点不明确。
据知情人透露,此文恰恰符合作文阅卷组的口味与喜好。其实很多浙江高中都邀请权威专家,举办过高考作文高分技巧讲座。孩子们早就心领神会,焉能不得高分呢?
不禁想起2009年高考,四川考生黄蛉高考作文全用甲骨文写成,阅卷老师不识,只得请专家翻译出来,结果文不对题,只给了6分。被称为"最牛高考作文"。但该考生也因此一文成名,专科线破格读川大附属三本,进而再破格进一本川大培养。实现人生三级跳。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高考必须有规则,对所有孩子都公平的规则。高考作文导向性一定要正确。何必要鼓励孩子们剑走偏锋,哗众取宠,狭路涉险呢?还有高考作文可能涉及到的利益输送问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我是@闲云清风520,一个头条爱好者。很乐意与你做朋友,共同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故事。欢迎留言评论。
浙江满分作文。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第一:中国文学往何处去?这个学生写的这篇文章(是不是他的创作?)。从开头到结束,始终带着一股欧式化的僵尸臭味。是学校老师教的?还是课外辅导班学的?还是中了某些辅导教材的毒?
第二:就这样的文章,居然对了大考官的胃口,真实的跌破了老夫的眼镜。这个考官是何方神圣?就这种对文章的鉴赏水平,如何坐上主考官的大位?
第三:这种文章能拿满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单浙江一省,每年将会有几十万篇这种晦涩、不知所云、要靠百度和字典才能破解的作文摆在考官面前。我估计,到那个时候,这些考官不跳钱江也要进精神病院。
总而言之,这次浙江高考事件,性质是很恶劣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如果不加以纠正,危害的是一大批梓梓学子。希望有关部门乘现在还来得及纠正,把高考这个十分严肃的事情,带到正道上来。给浙江几十万考生,一个很好的交代。
答:问题出在“满分”。
1、我执教语文四十一年,参加过无数次“重要考试阅卷”,每次都负责“作文得分评定”。
2、这篇文章我仔细研读三遍,还是一知半解。
3、以咱中国文化的阅卷标准——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通俗易懂、突出重点、给人启迪。
“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不对了”!这样一篇佶屈聱牙,放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属于主流文风的“作品”(参考白居易把诗作读给文盲老太婆听然后修改直到老太婆听懂为止),竟然能成为浙江高考的满分作文,只能说这位身为浙大副教授的“当权者”有了“权力”就任性!
真的是要防止中学生写作文掉入“故纸堆”。中华古典文化确实灿烂辉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美文美诗,有些至今无法超越,成千古绝唱。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一直都是最贴近时代而变化发展的。如果对古人古文的借鉴变成“食古不化”,也不是时代的要求。有些古代文字在古代也许并不生僻,但它并不适应现代的语言表达,有些文字甚至消亡,只存于大字典中,一般字典都不收录,有些则只适用于特定场合。有的人挑剔作文中用了一些生僻字词也没必要。行文也一样,文言文其实是古人的书面语,当然离口语也不远,因当时书简活字记录困难,所以用更精练的文言来作书面语。可现在有些人却又似乎钟情文言,前些时候,媒体上炒作什么学生用文言作文,什么文言请假条,什么文言辞职信,似乎语言要刮起一股崇拜古文言文之风了,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好现象。由于现在的学生都学过一些古文,有些古典词语也依然有活力,古为今用也一样通行,而且有简练表达作用,比如别人向你介绍朋友时,你说“幸会,久仰”,问老者年龄用“高寿”,一般人用“贵庚”,问地址用“府上”等等,都很好理解。那些古代的“死字”非特殊情况最好别用。
另外,几千年来的应试教育,各朝各代的作文教育都由老师们总结出了一套作文定式,古代有八股文,现代更是有各种各样的范文范式,其中“点晴词语”“投阅卷老师所好”“亮阅卷老师之眼”都是巧技秘籍。这都无可厚非,作文本就是考说话写文逻辑和识字能力,又不是当作家,所以作文考试只能是应试作文,有时押题预写也是老师学生的一门“绝活”,甚至“一押成名”,亨誉“押题高手”称号呢。
关于阅卷评分老师对同一篇作文评判有别,打分有异,也是常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是人,人的阅历智识喜好都不相同,只要不是故意作弊,相差十来分也不为过。
我认为不要过多去计较这次评分的老师,更不要去妄评这位学生,为人师,为学子,都不易啊。
标签: 2017浙江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