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下方方日记,觉得写的很好很真实,为什么大家都批她呢?
方方日记很火,但很多人是在看了评论之后才注意到方方的。之前对方方一无所知。批评方方的人,往往也是这批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日记有时效性。武汉封城的时候,大家人心惶惶。很多人非常关注武汉封城后的情况,方方日记应时而出,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理诉求,得到很多的好评。那时候几乎听不到批评的声音。那些因为评论才来看日记的人,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初的那段时间,不能感同身受,因而体验不到第一时间读到日记时的心态。往往只是带着走马观花及求证的态度过来扫一眼就走的。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去体会当时的情景。
其次,日记里对病毒为什么没有及时告警,导致无数医生及老百姓被感染一直穷追不舍,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于是开始组织反攻,针对日记里的一些措辞紧咬不放,认为方方所记录的不是事实,都是听来的。不明观众于是受到了影响,也跟风攻击方方。但方方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武汉生活了几十年,在武汉有无数的亲朋好友和熟人,而且她本身就在疫区武汉,作为知名作家,如果她没有资格去记录这些,谁有资格记录呢?即使是记者,也是通过采访才能了解发生了什么。方方通过跟医生朋友了解情况,其作法跟记者采访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很多跟着批评方方的人,其实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就意味着受到情境的影响,人们放弃了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再三,关于日记在海外发表,很多人感觉受到了伤害。这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家丑不外扬。认为武汉发生的事情很丢人,不应被海外知道。还担心其它国家因此而攻击中国。但即使方方不记录,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也会关心疫情最初是怎么发生的,这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也就是死也要死的明白。很多国家的第一个感染者都直接或间接跟武汉发生关系。追寻零号感染者是疫情之后必定要做的一件事,目的是为了找到源头以便预防。方方日记所记录的并不过分。即使在国外发表,也是她的权利。她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记载了影响世界进展的2020年的大事,这对世界是一个贡献。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一个事件的发生,即使是偶然的,也必有人为的因素。寻求根因有利于改进与预防。如果大家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方方日记,会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
回题:方的日记我粗略的看了看没什么特别,就象一位处于更年期老妇女,特喜欢打探周围兴趣点的道听途说,而饶有趣味的唠唠叨叨,其实早上公园里不乏有少数这类人,总喜欢愤世嫉俗,总认为怀才不遇贡献极大,也有小道消息不断,更有以偏概全导师级的指点江山,还有优越感自恋狂的高谈阔论。方方的日记充其量是这个社会个别现象的一个复制者,沒什么可圈可点。看了只能是嗤之于鼻,笑之于鼻,掩鼻而去罢了。
其实日记一般是指公民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隐私记录,象方方这类作家级人材(高抬一回)写日记更知道应遵循的公序良俗,法律规定约束,和不危害社会公德之潜规则,她可以以日记方式来论正自己思想变化和内心隐私的正确程度,重新规范自已的行为,当然也可以对某事过程,某人行为进行记录和有自已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记录自已隐秘感受(如身体隐秘处,性渴望,性快感等)因为是隐私记录,别人是无权干预的。但是,但是这种以日记形式记录的现象或已见,一旦向他人公布,那就不存在应受保护的隐私了,而是可以看成自已向他人或社会公布的信息。由于方方日记公开,人们对她的记录也略知一二,大家再针对疫情过程变化,和政府领导全民抗疫的事实以及涌现出许多值得尊敬的平凡抗疫英雄,进行了比较,理所当然的会有许多抗议之声,必定会质疑一个公众人物在疫情下应有的情怀,应有的担当的表演目的。相反,以方方为代表的粉丝们竟暴跳如雷出来乱扣帽子,洗白,评民众愚见愚忠,各种污名之词层出不穷,责之不歇。鲁迅说过:”敌人是不足俱的,最可怕的是自已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的手里”。疫情之中,武汉人民,中国人民,政府干了什么?只要沒有什么政治偏见,都会给这个民族打高分的。反观方方在疫情两月中,曾被约稿,又道听途说,来挷架体制,在她的笔下似乎成了灰暗一片。后再予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委托境外出版商冠名武汉日记,授权全球发版。览此,方方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方方的行径受到国人的人神共愤是理所当然的,更是情理之中。
标签: 宽容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