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王湾的经典名篇《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大唐开元时期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大都散失,《全唐诗》仅录存十首,这首诗是传诵的名篇。诗文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该诗淡写思乡旅愁,多述沿途景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当时宰相
张说大为赞赏,并亲书于政事堂,为历代传诵的佳句。
绿水青山、潮平岸阔、一帆风顺、海日初升、旧年未尽而江春已至,抒写了一个意气风发、乐观自信、乘风破浪的豪迈才子形象,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但毕竟生活在如日中天的大唐盛世,作者离家远行,乘舟南下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并无“断肠人在天涯”似的愁苦之情。
同是抒写思乡之情,但该诗以乐观自信见著,且意境开阔、深远,气势恢宏,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情感转换自然流畅。所以只有盛世才会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人生境遇。
从诗经时代到楚辞,到唐宋元明清,诗人无数,但是真正能走入人心的诗还真的不多。这说明,诗人是大众品,但是脍炙人口的诗歌却是稀缺品。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也没能流传几首,比如乾隆皇帝,都快赶上全唐诗了,也没有几首被人记住,有的人一辈子写诗很少,却能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等,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写诗、存留于世不多的诗人王湾,他的次北固山下,在唐朝那浩如烟海的优秀诗歌中,也绝对是个现象级的存在。
在讲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来谈谈唐诗的风格的变化。我们知道,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诗坛流行的还是宋齐梁陈那样的红粉的暧昧的靡靡之音,还没有形成唐朝诗歌自己的特色。这种风格,实际上统治者也发现了,觉得大唐都建立了,诗坛还是那么小资那么暧昧,这个肯定不能体现大唐的雄浑气象,所以从李世民开始,就提倡一种新的风格,就是一种刚健的积极、有为、昂扬向上、苍茫高远的风格。
另外,经过多年的战乱,唐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朝代。一个年轻的时代,像日出东方一样喷薄而出,带着年轻的朝气,带着狂野的青春,走向新的时代精神,走向唐朝。所以唐朝的诗歌的风格,开始改变了,写诗的人们,似乎每个人都带着野性,带着狂野,带着大笑,走向山川河流,走向白马秋风,走向建功立业的疆场。盛唐时代,更是如此。
而到了中晚唐时代,诗歌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刘禹锡还能有一些豪壮的精神,其他人,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李贺,等,虽然他们都是天才,但他们绝对躲不过时代的裹挟,他们变得消沉了,变得有些小伤感,这种小伤感,到了李商隐那里,变成了低沉悲凉大悲剧,这也代表了晚唐诗歌的特色。
好玩的国学简单讲了从初唐到盛唐,从中唐到晚唐,唐诗的风格的变化,主要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王湾的这首千古名作。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问题: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王湾的经典名篇《次北固山下》?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五言律诗要求中间二联对仗,但是这首诗第一联也对仗。
另外第三句是唐诗中经常见到的三仄尾:潮平两岸阔,平平仄仄仄。
第七句的最后一个字“达”是常见的入声字,“乡书何处达”是标准的律句:平平平仄仄。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因此诗中有“归雁洛阳边”之句。
王湾在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看年龄也是少年得志。这一年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唐玄宗李隆基这一年继位,开启了唐朝最辉煌的开元盛世。另外,这一年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下时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镇江古称径口、润州,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诗篇。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深受诗人喜爱,还被宰相张说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成为当时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唐玄宗时代,是唐朝蒸蒸日上的时代,时局的稳定与繁荣造就了一代诗人胸襟开阔、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在诗作中常常见到诗人描绘的雄浑广阔的境界和抱负远大的理想。
标签: 大寒的古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