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论文3000字

ysladmin 8 0

《山海经》对中国地理的记录准确吗?

说不上十分准确,比如说古代与现在的测绘差异、地貌改变(如黄河改道什么的)、或古人对未知实物的抽象描述这类 我们现代人会经常摸不到头脑。

但有一定的 参考性和历史性,至于能不能从经中描述发现哪里存在什么稀有金属这种事 却又实施性不高,古书嘛 像推背图那种事后大悟的情况比比皆是 哈~

这要看怎么说。如果不看详细标的,忽略比例尺,从整体上来看的话,《山海经》的地理还是比较吻合现代地理的;但如果是以其中记载的参照而论,《山海经》就超级不准确了。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论文3000字-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山海经》全部篇章并非同一时代的作品。其中,《山经》最早,《海内经》《大荒经》最晚。

《山经》的地理记述,相对来说是最混乱的,它的方向问题最为严重。这由于,古时候的东西南北方位只是个大概,不像现代可以精准测定,因此与精准地理方向是有偏差的。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山经》所载的东、西、南、北,并非现在的正方向,而是正确方向中的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并且,《山经》还存在东与南、西与北混淆的情况。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论文3000字-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海经》出现时,已是周朝的地理观念。这时,方位算是比较准确了,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标的参照失真。西周时出现的问题是,人们把山东当成世界中心,泰山当作昆仑山,把淮河当成长江。

当然,幸好后来这种封闭狭隘的地理观念还是进步了。到了几百年后的东周时期,人们终于肯承认,山东不是世界中心,泰山也不是昆仑山。

而这种学说的代表,最著名的应该是战国时邹衍的“大九州地理说”。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论文3000字-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这个说法,很显然仍然是有很大偏差的。

甲午战争时,日本联合舰队击沉英国的运兵船英国有没有什么反应?

其实英国还是有反应的,只不过当时英国三个群体的反应不一样.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英国的为清朝运兵的舰船”高升号”,虽然日本救了船上的船长,水手等英国人,但是却导致了871淮军精锐葬身大海,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英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激奋,要求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可惜他们没有宣战权.

英国的远东舰队司令斐里曼特更是在没有得到政府许可的情况下,派出主力舰,摆出兴师问罪的架势,更是发电报请战惩罚日本.很可惜舰队也没有宣战权.

英国政府却做了符合自己”搅屎棍”称号的决定,不对日宣战,而是举行听证会,和平解决此事,还与日本达成了谅解,英国还向清朝索赔了三万多英镑(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啊),作为对”高升号”的赔偿.很可惜英国政府拥有宣战权和决定权.

英国此时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你们都是小弟

在英国看来,清朝和日本都是弱国,都是给自己提鞋的角色,给一百个胆子,他们都不敢和英国正面对战,更不要说向英国发动战争.英国明白日本醉翁之意不在酒,并没有向自己挑衅的意思,目标是清朝,既然是两个小弟打架,只要自己没损失,就当是看个乐了.

我想扶植你

当时的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步被美国和德国超过,实力已经不是绝对且唯一的超级大国,自己在远东和俄国争夺领导权,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想在清朝和日本中间选择一个进行扶植,来一起对抗俄国.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英国不想阻止这场战争,而是把这次战争当成了一次考试,奖励就是和自己结盟.

甲午清日战争的爆发,与英国也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是英国间接促使甲午战争的爆发,决定了清朝和日本两个国家的走向,而这个诱因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击沉英国的运兵船英国的态度。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虽然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是依然跟清朝一样,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自然资源匮乏,生产出来的物资也需要销售出去,此时的日本也有了脱亚入欧的想法,为了能够称霸亚洲,日本把目光瞄准了一衣带水的清朝。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从塘沽起航,运送中国士兵前往朝鲜牙山,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本浪速号巡洋舰悍然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国,船上的871名官兵是李鸿章所部淮军多年训练的精锐,相当于此后牙山一役中清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一个结果导致了清朝和日本在朝鲜军事力量失衡,同时也给清军士气打击非常大。

英国一开始的反应让日本有点心惊胆战,因为日本最担心的就是英国和清朝结盟,以日本的国力,跟清朝打已经很费力,更不要说再加一个强国英国了,而英国国内也是群情激愤,咱大英帝国哪里受过这种气,必须严惩日本,于是巡弋在东亚的英国远东舰队,做出了不寻常的军事部署: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斐利曼特(Edmund Fremantle)不仅派“红雀”舰前往出事地点进行搜索,更是派遣“射手”舰前往搜寻日本舰队,要向日本舰队问罪。英国舆论一致认为“抗日援华”既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又符合英国的道义责任。

不过日本显然更具有近代国家的意识,他们走了两步关键的棋,一是抛开清朝对高升号事件做了调查,形成了《关于高升号事件之报告书》,这份调查报告完全没有清朝的参与,而日本是为了应付后面的听证会。二是买通了英国国内的有分量的媒体和学者,为日本发声,虽然这在国内引起了争论,但总归是扭转了不利于日本的局面。结果两次听证会后,英国认为日本没有责任,而是应该由清朝赔偿,而背后的原因则是英国迫于俄国南下的压力,决定扶持日本,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英国对于清朝的取胜不抱有信心,于是就这样,英国的放任,让日本有了底气,后面有了清朝甲午战争的惨败。

标签: 中日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