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阿Q正传》?
当代中国人,看过《阿Q正传》的人占多数,但愿讨论这作品的人极少。为什么呢?总觉得鲁迅在批判剖析自己的劣根性及阴暗面而不喜欢或不愿与人交流对作品的读后感。我就是这一份子,可能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
阿Q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个中国旧社会人物,是鲁迅先生揭露中国人的一种民族性,描绘旧社会中的一类典型人格。
这类人既所处卑微,却又荒诞的自大;既是弱者处处被强者欺凌,却又找到机会就会欺凌比自己更弱者;精神麻木,随波逐流,中毒旧制,幻妄人生。
阿Q所代表的一类中国人,是风波云起变化了的社会,变化了的时代必被淘汰、必被抛弃的旧时悲剧人物的一个缩影,是鲁迅先生当时对全体中国人处境的泣血鞭策和声声呐喊!
对于阿Q似的国民,鲁迅先生的态度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透彻!
鲁迅先生是中国大师级人物,有中国精神的表征。他的作品当然不仅有历史性、历史价值,而且也随时有着现实意义了!
读懂了鲁迅,也才可以真正了解中国!学人且进,国人且进!
谢谢邀请,《阿Q正传》是上世纪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创作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描绘当时旧中国,在封建制度的统制下,社会风气腐朽庸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麻木、凄凉后悲惨。从故事中的主人公阿Q,一个无财无势的流浪雇农的身上看,反映了自私自利的金钱社会,必误导民众走向庸俗的,缺失道德的,缺失信仰的道路。阿Q是个最底层雇农,在麻木的纷乱烦旧社会中,除打工能干之外,还存在市井小人的腌脏举动,做小摸小偷,调戏小尼姑等,最为可笑的是,被人欺负了,还什么嘻嘻哈哈的精神胜利法,没后,连被砍掉脑袋都不知道。今天,我们大部人民中的贫穷农民工,远离家里父母妻儿出来打工挣钱,大家要遵守道德约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遵守企业中的厂法厂规,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为老板打工卖力。不然话,如随坏风气的赌博嫖娼,小偷小摸的坏性质集于一身,不改变!那么,新的阿Q又出现了。.
《阿Q正传》是一部伟大的小说,通过底层小人物阿Q的一生,反映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批判了封闭、落后、病态的社会。阿Q是一个无名无姓的悲惨人物,我很欣赏他的“精神胜利法”。
所谓精神胜利法,是一种自嘲,自欺欺人,自我陶醉,是面对失败现实的一种自我心理安慰。精神胜利法是一支安慰剂,是解脱痛苦,超越失败的良药。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们需要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一个无家无业的人,极其贫困。面对贫穷,阿Q会说“前世阔”、“儿子会阔”,好像自己不贫穷似的,真的很好笑。现实社会里就有这样的人,当看到别人开豪车的时候,就会说“这个人一定没有文化”,来掩护自己没钱的窘迫。
精神胜利法的本质是好面子,是一种人性的弱点。比如在同学聚会上,会自吹自擂,夸大自己的能力,好把别人给比下去。当处境确实不如别人的时候,又会心有不甘,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仍然比别人强。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好面子,面对痛苦的现实,适当地使用一下精神胜利法,便会自我解脱。人生本当快乐,想开一点,何必生活于痛苦之中呢?忘记痛苦和烦恼,人生就会轻松很多。
《阿Q正传》里的精髓就是“精神胜利法”,虽然有点自欺欺人,却不失为一种寻求幸福的方法。鲁迅以幽默的文笔和辛辣的讽刺批判了阿Q及其周围的人们,非常深刻,《阿Q正传》不愧是伟大的中篇小说。
浅谈《阿Q正传》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最早接触是在高中时期的课本上。课本上收录的只是部分章节,比如他调戏小尼姑、追求吴妈那段。之后,特意买了鲁迅的小说选集,研读这篇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中篇小说。
阿Q究意是怎样一个人呢?小说的开题就已经点了些伏笔。比如这个名,用Q代替,Q的形状有个尾巴,像留着辫子。这个辫子代表啥?代表封建思想的残留,这是大脑里的,一直带进了骨子里。因此,阿Q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的人物。这么一个人,在整篇小说里的表现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阿Q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比如偷罗卜那段,问老尼姑,“这是你的?你能叫得它答应你么?” 同时,阿Q的人生带着悲剧性。鲁迅先生要表达“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他出身底层,住在一个被遗弃的破庙里,给人打着短工,有一顿没一顿。人穷志短,但也会怀春,也会对比,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周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最后选定了身边的吴妈下手。正因为这样,他丢掉了饭碗,彻底破产。之后进城当了小偷。有了几个银子又回到未庄窦瑟,获得了人生空前的满足(这是阿Q人生的颠峰)。然而好景不长,自己没有造血能力,一点点家当消耗光;后来想革命,别人也不要他,最后当了替死鬼。
尽管这么一个极其卑贱的人,我们深研究发现,他一直活得很快乐、很自足,这也是支撑他生命存活的基础。比如,人家打了他,他会用“儿子打老子”来宽慰自己;比如假想革命,想了很多大场景,做了好多美梦,搬了很多家当回到土谷祠。他也有遗憾,比如最后临死画的那个圈没有画好。他的这种思维方式,被后人称之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起来就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等。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
有人会问,阿Q精神胜利法,现在还有吗?答案是肯定的。举个小例子,有些人安于自己过去那一点点的成绩,用老资格来炫耀自己,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经常会说,你就是个新兵蛋子!《亮剑》里,李云龙也经常用这个口头禅(当然,这里并没有要批判李云龙的意思)。像安于现状,吃老本,看不起别人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仔细想想看,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是在我们的某一刻是否似曾相识??
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标签: 阿q正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