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古城的历史以及与它相关的文化有哪些?
泰安古城的历史以及与它相关的文化有哪些?
《泰山述记》上说:“泰安之为郡、为州、为县,实以泰山故也。”泰安这座古城,不仅名字源自泰山,而且它与泰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因山而兴盛:
- 放眼望去,世界上有名的古城,都有各自的历史。而泰安古城的初现则源自封禅帝君向泰山奉献的一个祭品。封是在泰山极顶筑坛以祭天,禅是指在泰山周围的小山筑坛以祭地。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自古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其本质就是统治阶级把政治与信仰融为一体用以沟通天人之际的国家祭祀大典。
- 史书记载曾有多位皇帝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先后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至泰山封禅,向泰山奉献了一座城市用来纪念这项国家大典。他下令在泰山下的赢、博两县的中间划出来一座土地,然后成立了一个新县。把这个县的赋税作为祭祀泰山的专账经费。
- 汉武帝就是为了供奉泰山而设立这个县,所以这个新县就叫做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下令设置泰山郡,下辖24个县。泰山郡的首府就设在奉高县,之后又在奉高县建造了行宫和明堂,奉高城自此成为大汉王朝的东方名城。从西直至北魏,奉高县几百多年来一直中兴盛不衰,始终是泰山郡的首府。
二、因山而改址:
- 奉高古城如今在哪里?根据历史学家的考察,距离泰山主峰以东50里的岱岳区范镇故县村,就是汉魏时奉高古城的所在地。在这个村子里的古城遗址里,我们仍然可见古代砖瓦和门砧石等,让人依稀追想这奉高古城昔日的辉煌。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封禅祭祀泰山而设置的城市选在泰山的东面,而不在直接泰山的脚下建城呢?
- 原因是这样的,在汉代,人们攀登泰山的路线是从泰山的东谷入山,也就是经由现今的范镇、山口、省庄,进入山内,再沿着柴草河河谷,到达今中天门所在的山岭,再循十八盘登上级顶。奉高正处于登山的要到,所以县城便奠址于此。到了隋唐,人们发现从东谷登山不如从中谷登山方便,中谷的景致也远胜于东谷。最为重要的是奉祀泰山的主庙泰山庙,也就是今天的岱庙,也离中谷很近。
- 泰山中谷逐渐成长登山的主庙,也引起了城市的一系列变化。泰山南坡日渐兴盛,而东坡逐渐冷落。后来,奉高县被并入博城县。博城县替代奉高,成为泰山附近的大都会。唐太宗封禅,把博城改为乾封。唐中后期及后来的五代,泰山进香活动日渐兴盛,逐渐形成了规模盛大的东岳庙会。
- 由于庙会的频繁举行,东岳庙今岱庙为中心的地段迅速繁荣。宋代建立,由于政治中心的东移,泰山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宋太祖下令:五岳所在各县,县城必须与岳庙在同一个地点。当地官员遵旨将乾封县城由旧城搬迁至岱岳镇,从那时起泰安市区就成为泰山地区的行政中心。
-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和评论。
为什么会有让《出师表》退出中学课本这样的发声存在?
难道只有我觉得胡老师说的有一定道理?贯穿《出师表》的确实是有愚忠的嫌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盖追先帝之殊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作为文学作品,《出师表》没有问题,但是文章的思想肯定会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初中生,很难分辨这个界限,不能识别古人和当时环境的局限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觉得移出教材不合适,可以考虑注明注意这些方面,老师授课时加以引导。
另外,对《六国论》我也觉得应该移出教材,同样文学性没问题,但是结论让大家见识到胡搅蛮缠、没有逻辑。比起《过秦论》简直就是大傻子,贾谊还早一千年呢。可见儒家教育的失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三国鼎立教案
文章来源:
ysladmin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