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务派们精心筹建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一战而败?
北洋水师于1888年底初步建成,建成之后的海军在当时算是一流的海军,拥有军舰25艘,辅助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多人。
这些军舰主要是从英国、德国进口,火炮口径、装甲强度都优于日本,清政府已经具备生产炮弹的能力。如果单从纸面实力看,北洋水师是一流的。
为何具有如此强大实力的北洋水师一场战斗就失败了呢?
其实,这是必然的。有三点原因决定了北洋水师的命运。
第一,管理不严,军纪松弛。军队要形成强大战斗力,需要严格管理,勤于练兵。北洋水师有很多官兵流连于妓院烟馆,身心疲惫,无心训练。在平时,训练荒废,无法达到要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北洋水师的图片是日本人拍摄的,从这看出,北洋水师对军舰的管理是多么松弛了。
第二,经费不足。北洋水师刚建立时,清政府规定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此后,实际上北洋水师到手的白银不足100万两。海军是需要大投入的兵种,海军每一项设备的更新需要大量钱。北洋水师建成后,6年未购进新舰,甚至炮弹都不足。战争发生时,北洋水师在火炮数量、炮弹数量、军舰速度等方面已经落后日本。
第三,思想准备不足。在日本进兵之前,清政府内部意见不统一,皇帝主战,太后想和谈,上层有分歧,下层官兵就会犹豫。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精神上没准备好战斗,行动上就会迟缓,甚至停滞。领导有分歧,下属就会不重视,无所适从,武器应用、军队训练、军队管理等无法形成有效的即时战斗力。
表面上看,北洋水师失败是军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清政府综合国力落后的反映。清政府腐败落后,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都落后于当时的日本,日本当时各方面实力优于清朝,日本海军领先于北洋水师。因此,北洋水师失败是必然的。
大家好,我是焦子说历史,很高兴为你解题。
晚晴时期,清朝的官员大致分为两派,清流派和洋务派。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之下,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想通过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等来达到挽救清朝统治的自的,史称“洋务运动”。
在得到当时清政府的支持之下,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北洋水师正式成立。这是清朝建立的一支近代化舰队,大小舰25艘,辅助舰50艘,其中主力舰是花费800万两白银从德国、英国订造的。
刚建成时,北洋水师配置高,是晚清四大水师(南洋、北洋、船政、广东)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也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但刚建立时如此强大的水师究竟经历了什么,竟然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一战而败。究其原因,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党派之争,互相掣肘
在晚清的众多官员中,逐渐形成了以翁同龢为首的言官清流派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洋务派实务兴国,逐渐兴起实业,中间肯定有利益链条的存在,清流派就抓住某些问题,对洋务派大加攻击。
或利益驱使,或政见不同,总之,两派的关系日益恶化。
作为翁同龢学生的光绪帝,深受其思想影响,不但不采纳李鸿章增加军费、富国强军的建议,还多次申斥他。并且,淮系的大多数将领都受到清流派的弹劾。在此背景之下,洋务派想让清政府对北洋水师加大经费投入已经非常困难。
2、经费削减,水师运转困难
说起北洋水师,这个清朝组建的第一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海军,只仅仅存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就不复存在了,现在想想也是令人唏嘘不已。在1894―――1895年间的“甲午海战”中,以北洋水师主力全军覆没,日本舰队宣告胜利而结束。之后,清廷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而北洋水师再此后也逐渐购置了一些武器舰船,实力略有恢复。但是在宣统元年(1909),南、北洋海军被改编为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从此,北洋水师之名不复存在。
晚清洋务派们辛辛苦苦组建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一战当中败得很是彻底,其中的原因还是很多的。其中,社会体制的落后是最大的原因。
洋务运动
在1960至1990年之间,洋务派们兴启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装备制造,轻重工业技术以拯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在这期间,日本军队和其他诸多列强屡次对清政府进行欺压。在经过与列强的多次交手中,洋务派们(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楚的认识到西方舰船礼炮的威力。所以,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下,通过不断的购买西方先进军事装备,北洋水师终于在1888年(光绪14年)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
在前期的时候,日本海军的实力还是比不过清廷的。据当时美国的一份海军军事力量排名显示,北洋水师就位列全球第九位,而此时的日本海军连排名的资格都还没有。虽然日本还是会经常的骚扰清朝边境,但是要说真打的话,他还没有那个胆子的。
甲午海战前夕
不过,在甲午海战前几年的时候,日本开始大力发展他的海军力量。不仅向海军强国英国购买,还有其他如法国,德国等国家购买。没钱买的时候,全国上下,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都自觉捐款捐物,支持国家的军事发展。甚至有的时候还去向西方列强贷款,用以购买大型海军装备。此时,日本海军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清朝的。
而此刻的清朝在干嘛呢?
而在此时,由于户部大臣翁同龢“节省开支”政策的实施,导致海军军费减少,其实大部分的钱都被他们挪用他处了。在没有足够军费的情况下。已有的军舰已经老旧,落伍,而与此同时又没有钱购买新的舰船加入进来。不要说买,就是更新旧舰的钱都没有着落。这些老旧的舰艇无论航速、射速、威力已经无法与日本相比较了。
北洋水师于1888建立,每年清廷拨款四百万两白银。舰队实力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光绪十六年(1890)帝党翁同龢出任户部尚书,以海军规模以具朝廷度支艰难为由暂停北洋水师专款。致使北洋水师发展就此停滞,被日本反超。
帝党翁同龢自出任户部尚书以来,因李鸿章之师曾国藩以及李鸿章曾检举翁同龢之兄而同李鸿章结怨。处处刁难北洋水师。李翁二人的恩怨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当时英国人建议中国:“必添购快船两艘,方能备日制胜”,未料翁同龢不断拖延,两艘快船为日本购去,新日舰速度快、炮门多,其中一艘日舰“吉野号”成为甲午战争中击沉中国舰队最多的船舰。
光绪在甲午战争之时已经亲政,而光绪在甲午战争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对光绪而言李鸿章是慈禧一手提拔,所以在光绪眼里李是不折不扣的后党,对李鸿章相当排斥。另一方面,光绪也想尽快给慈禧修好颐和园好让慈禧彻底还政于光绪,所以北洋水师的发展停滞,光绪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创立,李鸿章对于北洋水师的的情况肯定最为了解。甲午战争之时,北洋水师得到李鸿章的军令是决不出战。而光绪轻信帝党主战派之言,认为日本弹丸,蕞尔小国,日本联合舰队更是不堪一击,几道圣旨命令北洋水师强行出战,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另一方面光绪也迫切用一场胜仗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李鸿章提出建议,希望清帝国和日本打持久战。日本国土面积小,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无法迅速占领中国,因此希望速战速决,中国需要以广大的土地换取战争的时间,不计一城一池之失,以大局为重,拖住日本,方能反败为胜。事后,八年抗战也证明这一主张的正确。反思光绪不顾敌我国情几道圣旨强行命令北洋水师决战,帝党翁同龢等人不顾国情一味主战。翁同龢携私怨而误国误民。实在上甲午海战第一罪人。
标签: 廉政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