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练习,伤仲永教学视频

ysladmin 6 0

从“孟母三迁”到“伤仲永”谈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基础,无论爸爸妈妈在外是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回到家就是爸爸、妈妈。父亲是孩子亲密接触的第一位男人,展示了男性的坚毅、刚强、勇敢;母亲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位女性,表现的是温柔、善良。“身传重于言教”,在父母的身上,孩子就会感觉到男性、女性的区别,这样构筑的环境基础,更有利于孩子发展和健全性格、品格,是抵御外在影响坚实的基础。

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材,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孟母三迁”改善的是外部环境,故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父母本身,因为,无论怎样,父母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接触最多的人,是孩子一生的启蒙老师,这个环境中父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关注外部因素时,更应该相信自己,多学习、多专研,陪伴孩子成长的不光是年龄,更有养且教的无条件的爱。

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相辅相成。它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父母的格局和视野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孟母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毅然多次搬家,终于成就了一代儒学宗师。相反,天资聪颖过人仲永,却被父母当做挣钱的工具而错过了学习时机,最后沦落成“众人”。不能不说,孟子和仲永父母的不同格局和视野,决定了孟子和仲永二人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现代父母应该具有怎样的视野和格局呢?我认为:

1.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母慈子孝的良好氛围可以使孩子幸福,健康茁壮成长。

2.父母要为孩子长远发展奠基。《战国策》中说,爱其子,当为之计深远。也就是说,真正爱孩子是为他的将来打算。所以,父母爱孩子,就要考虑孩子的长远。

3.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当代社会多元文化交织,良莠不齐。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贤思齐的本能,五毒不侵功力。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是孩子一生的能力。学海无涯,要教会孩子主动学习能力,不断进步。

打字不易!谢谢关注并不吝点赞、转发!


“孟母三迁”和“伤仲永”是两个流传千的教育历史典故,孟子的母亲为改变孟子的学习方向,曾不惜举家搬迁,从老家到集市,再到学堂旁居住,孟子从小受到学堂学风的感染而学习,最后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圣贤。而伤仲永几岁就能作诗并出口成章,从小就表出天才的资质天赋,可惜伤仲永的父母没有给伤仲永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伤仲永最后落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这两个故事,常常让人读完掩卷沉思: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啊!

孩子从小都有着天生极强的模仿能力,有着广泛的学习兴趣,有的表现出较高的智力,但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是懵懂的,这就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予以培养和引导。

那怎样去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呢?这要从家庭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来考虑,硬环境就是让孩子能到优质资源环境的学校学习,或者给孩子提供优厚的物质学习条件,而软环境则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正确的学习认知导向。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习惯喜好,都会成为孩子眼中的模仿形象,因此,家庭父母的良好的言传身教,再加好的学习物质条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引导,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一定会顺着健康的成长方向而成人成材的。

在家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家孩子不是算都是数指头,怎样快速算20以内加减法?

不知道题主家孩子是几岁?计算的学习是要经历一个熟练过程的。所以不建议有速成的这种思维观念,其实整个一年级会系统学习20以内加减法。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现在很多学前的孩子都学了20以内加减法,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加减法一定要分段练习,先保证准确度,再谈速度。重点是提升孩子对于数字的敏感度以及反应能力,这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的,更深层次是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切勿过渡学习,导致孩子数学学习兴趣的减退。

学计算面临很多基础的数概念,比如数数,数的分成,加法与减法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互有关联的,20以内加减法需要孩子的一些基础准备的。

① 数数

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数数的知识,这些是孩子的日常数学经验累积,读写数字,能用数字作为符号来运算。可以根据数域的要求制作数表,用正数,倒数,跳数等不同方法来训练孩子。比如正数,从5开始,5,6,7,8,也利于形成加法的概念。

② 数的分解和组成

无疑是学前和一年级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是加减法概念的基础,也是逐步摆脱用手指计算的方法。结合实物游戏进行10以内所有数的分解,会对后续学习加减法很有帮助。

比如练习9的分成,妈妈说出5,孩子说4,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步强化。

③ 10的组成与凑十法

10的组成和分解需要格外注意,是学习凑十法和破十法的基础。也就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从方法的学习到熟练掌握,需要充分的练习,才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运算技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编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这种的经历:觉得自家孩子幼儿时很聪明,犹如神童,很早就会认识人,甚至会问问题,有一些简直不可思议的表现。但到了小学一年级,突然发现其实孩子就是一个普通孩子罢了。

回到问题,小编看了看,学生学20以内应该是在小学一年级左右。这个问题是很好理解的,小学的知识点都是基础,但很重要。掌握的快慢是一回事,但掌握后应用的熟练度是另一回事。

刚刚回答一个问题中,家长担心的是孩子的遗忘问题;本问题中,题主担心的是孩子应用熟练度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和开头的那个经历有什么联系?——联系是在面对尚未学习的知识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努力一条路。《伤仲永》就是很好的例子。

题主担心这个用手指头算题,嫌弃慢。这是很错误的观点。——说严重一些,简直就是一个不称职、不懂教育的家长。一年级孩子掰手指头算算数怎么了,有任何问题吗?

嫌弃慢?如果您用一个三四年级的孩子能力,去要求一个一年级刚刚接触复杂的加减法运算,真的急功近利了!

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严格要求孩子,想让孩子比别人快一步。完全是谬论,孩子,尤其低年级孩子的教育,必须遵循孩子智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

想必大家都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吧。所以,掰手指头不是笨的表现,只要孩子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对了,就是一种进步,把这种方式当做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

等基础知识牢固了,练习也丰富了,这种老式的计算方法孩子会自然而然、更轻而易举地改掉的。

再强调一遍,知识是一个积累和应用的过程,绝不是可以跨越和心急的。只要方法得当,这些基础知识会如愿以偿的掌握好的。

标签: 伤仲永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