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看得不太懂?作者想说明什么事情呢?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成名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
当时,美国刚刚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开始逐渐扭曲、异化,日益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人“虚伪”地活着,变得冷漠且自私。他们崇尚金钱和欲望,精神世界却十分贫瘠。
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普遍出现了一种焦虑、空虚甚至反社会的心态。他们极其反感成年人的生活,同时也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因此时刻充满愤怒和叛逆。
一批批后现代主义的作家,在这个潮流中应运而生。塞林格便是其中之一。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自从问世,便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强烈的共鸣,从而被追捧至今。
书的主人公霍尔顿,厌恶学校里的墨守成规和虚伪,他性格孤僻,时常有些异于常人的想法。
他在一所名校读书,却因为多门考试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之后,他开始了三天的流浪之旅,同时也经历了一个自我斗争和妥协的过程。
期间,他在酒吧喝酒、与异性朋友聊天,甚至在宾馆招妓女。他试图放纵自己,却总是因为心中的一丝道德感而作罢。又或许,他是厌恶那些自甘堕落的人。
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霍尔顿是一个有独立价值观,且坚持原则的人。这也决定了他最终会回到现实世界,而不是彻底堕落。
一个人不成熟的标志,就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轰轰烈烈地死去;
看不太懂说明聪明的你可能与主人公霍尔顿一样亦处于叛逆、迷茫、充满幻想的青青期!无法理解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林林总总!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封中学生青春期的自白书!是所有孩子可能都要经历的一段成长!
从主人公的经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孩子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成为出人头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
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它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每个青春期孩子的梦想!
作者借助笔下的霍尔顿,用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主人公一天两夜游荡纽约的经历,反映了物质生活十分优越的现代美国社会中各种微妙的人际关系,描述了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压抑,心理上的挫伤与生活中的孤独,以及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霍尔顿既是这异化社会的代言人,同时又是这异化社会的牺牲品。
其实,《麦田里的守望者》表现的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也是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范围内的整体性的堕落中,个体的堕落有可能在表层的堕落之下蕴含着深层的反堕落和道德的信息,有可能具有积极的内涵。霍尔顿以其自身的堕落揭示和反抗着异化社会中道德的堕落。在其堕落中可以窥见某种道德性,他所展示的是堕落行为里的道德,一种堕落的道德。
因为,五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核战争的恐怖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些人粉饰太平,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另有些人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想要反抗,却又缺乏光辉的理想,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此美国有的当代史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为“静寂的五十年代”或“怯懦的五十年代”。
《麦田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表达了少年的迷惘与愤怒。找不到出路,不知何去何从。对社会现实不满,又不懂该怎样恰如其分地表达。霍尔顿是孤独的,但同时又不愿看着新的一代也走上一样的道路。他痛恨虚伪的面具,痛恨一切形式,对生活既厌恶又热爱。矛盾充斥内心。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发表于1951年,引起好评。
小说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时美国刚取得了二次大战的胜利,成长为一个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成了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典型代表,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度空虚,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的关系,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
小说《麦田的守望者》讲的是一个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十六岁少年霍尔顿,在四次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在繁华的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
他睡过小旅店,玩逛夜总会,滥交女朋友,大胆酗酒。在这其中,让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面对这一切,霍尔顿厌恶了,他想逃离这个世界。但可想而知是不可能做到的,他痛苦,只能生活在这种内心极度矛盾中。就象他最痛恨电影,但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一样。
尽管看不惯这个世界,他也没办法摆脱,苦闷、彷惶,他想尽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到了最后,他对现实社会也不得不妥协。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以一个青少年的视角展示了自己在纽约流浪的经历和感受,同时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这个虚伪、丑恶的世界。
在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采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同时,小说还使用第一人称,将叙述者和主人公合为一个人,这样以来,人们在读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听一个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亲切,给人一种亲临现场、栩栩如生的体验。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