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因抗疫没开门,产生的上级医院费用如何报销?
住院实行挂账结算,参保居民预交一定费用(含起付标准和需个人自付费用的押金)后住院治疗,出院时定点医疗机构核算确定统筹金支付部分和个人支付部分。
参保居民因探亲、休假等原因在异地发生的急诊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报销时需提供出院小结、病案首页、长期、临时医嘱的复印件、住院费用分解单、住院票据、疾病诊断证明书和所住医院级别证明等材料。
为什么不完全实行分级医疗,大医院取消门诊(患者自己挂号)?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将从什么是分级医疗、分级医疗的好处是什么?分级医疗的阻力在哪里?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分级医疗是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通行的医疗资源分配管理方法。以城市为例,如果在我国实行分级医疗就是将医疗资源分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区级医院(二甲以内)、市级医院(二甲以上)。
当患者需要就医时,首先去建档立卡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不能解决,再开转院单去区医院进行就医,区医院不能解决再开转院单去市级医院。
当让社区服务中心也可以根据病情,直接转院至市级医院,甚至省级医院,但基层转院医生要为自己开具的转移单承担法律责任。
分级医疗的重点是:如果患者没有转院单,擅自做主去基层医院以外的区级医院或市级医院就医,也可以,但费用全部自理,医保和商业保险均不予支付。
分级医疗的好处是什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如果分配又不合理,那么就无法保障老百姓的医疗权益。
那么,分级医疗的好处是什么呢?举一个例子,如果这里有100人需要就医,其中50个人是一些小毛小病,30个人是一些小手术疾病,20人是一些危重病人。
如果像现在这样都到大医院就医,那么,这100个将绝大多数都涌向大医院,很有可能其中这20个危重病人因大医院的门诊号头有限,或者床位有限而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最终耽误了病情。
相反,如果实行分级诊疗,那么,这50位小毛小病在社区服务中心就诊,治疗;这30位小手术在区医院治疗:而这20为危重病人就能确保在大医院得到及时治疗。
1.公立医院需要病人,多多益善
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实施了分级诊疗,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原因是多方面的,争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基层医疗水平和能力低下,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全科医生还在慢慢成长等,这些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先到基层看病,在传统看病观念里,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大家都希望一次性看好,谁也不愿意来回折腾,所以短期内完全实施分级诊疗有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大医院取消门诊。
当然,随着就诊观念的转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以及各项卫生保障制度向基层的倾斜,这一天终会来到,个别地区已经来到。
分级诊疗是做不起来的。现在可以说分级诊疗在大多数地方已经事实上失败了。分级诊疗涉及几方面问题。
第一,医患关系问题:这里说的是患者对医生及医院置信度的问题,下级医院医生让患者去上级医院沒问题,但上级医院让患者转往下级医院呢?大部分患者就第一个反对。分级诊疗上下流转就转不动了,只能病源只能往上走。
第二,医生的自由流动,使得高级医疗人员往区域中心医院流动不可避免,这是医疗资源配给度,医学整体水平高低,医生收入水平差距,区域经济水平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所以目前可以看到,分级诊疗做得好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内分级诊疗。一旦下到县一级,就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方,就做不下去了,就更不用说乡镇一级了。到了中西部地区就更加明显,出了中心城区,分级诊疗就大面积瘫痪了。
标签: 医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