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
感谢您的邀请!元宵节的历史由来民间两种说法。
此说法源于东汉年间老百姓祭拜远古神的一种遗俗。“太一”这尊神祇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地位是百姓心中最至高无上的天神。最早的历史记载源于屈原《楚辞》中。但是太一就是无形的概念,很可惜,楚辞中并没有描绘出东皇太一的其具体的形象。
到了东汉时期,百姓按照“神”既“仙人”的逻辑思维,才赋予了“东皇太一”人的形象。每到正月十五,从黄昏到天明,各族的长者会带领族人搭神坛祭祀最尊贵的神。以求风调雨顺,手中的火把与当空的皓月交相呼应,更表达了对团圆美满的祈愿。
虽然两种说法的时代背景共同源于东汉时期,但元宵节来历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东汉明帝推崇佛法。另蔡愔等人远去印度取经。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去印度的取经人。蔡愔回到长安后,向汉明帝禀报,印度每逢正月十五这天,都有燃灯礼佛的习俗。于是明帝下令,每逢这天,全国各个大小寺院均要“燃灯礼佛”,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百姓游玩观赏,逐渐也就演化成了民间百姓共同的节日。每到正月十五,家家燃灯,以表示对佛的尊敬。
当然对于元宵节的来历,坊间还有很多版本。据传天神的神鸟迷路到了人间,被猎人误杀,天神大怒,要正月十五火烧人间。天神的女人因怜悯之心把消息泄露给人间。有人便提出了家家挂灯笼的应对之策。天神正月十四一看,人间遍地火光冲天,一直烧到正月十六,便放弃了报复的念头。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了,总之元宵节应该是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和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最多还是表达了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庆祝活动。元宵节来源于汉朝,当时为纪念祖先和庆祝春天到来,帝王命令点燃灯笼,故得名为元宵节。
在元宵节期间,各地通常会举办灯会、舞龙舞狮、烟花秀等庆祝活动。人们会做元宵、吃元宵,还有许多城市会举办花灯游行。此外,人们也会在家中点燃灯笼,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元宵节是一个传统节日,象征着祖先的敬意和对春天的期待。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增强家庭团聚和社区凝聚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加以庆祝。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主要活动是吃汤圆,赏月,赏灯,猜灯迷,舞龙,成为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有的?它的来历是什么?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月园之夜,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源自远古时代的“火把节”,人们手持火把在田野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自然灾害,祈祷获得好的收成。
汉代“平吕”后,朝庭十分重视元宵节。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逝世,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16岁继承皇位,号汉惠帝,刘盈优柔寡断,大权由母亲吕太后撑握。汉惠帝在位7年后逝世,年仅23岁。吕太后违背刘邦“非刘家人不得封王、没有功劳不得封王”的决定,封自己三个吕姓侄子为王,封六个吕姓家人为列侯,自己亲自把持朝政。吕后姓吕名雉,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皇后和皇太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逝世后,朝庭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一举歼灭在朝当权的诸吕,拥立刘邦第四个儿刘恒为王,号汉文帝。为纪念“平吕”,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之夜,汉文帝微服私访,与民同乐,天上明月高悬,地下彩灯万盏,人们观花灯,划彩船,猜迷语,吃元宵,家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夜又是情人节,古代宵禁制度规定,不准普通人晚上出来玩,但元宵节之夜例外,男女青年都可以出来观看花灯,在灯火阑珊的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人们习惯认为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是情人节,其实不然,元宵之夜才称得上古代真正的情人节。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经赋诗,回忆元宵夜与人约会,“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作词,感叹元宵夜遇上意中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标签: 元宵节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