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与曹雪芹、罗贯中相比差在什么地方?
谢邀!古代文人重名节,现代文人重名利。古文教育出来的作家,文风严谨,构思缜密,惜墨如金,曹雪芹诗文如画,罗贯中写史简直。白话文教育出来的作家,一句演绎十句写,转弯摸角不嫌酸。不怪作者输古代,只因文字计算稿费在作怪。
当代作家都是小格局自我式的!!平庸狭隘的文笔小生!即使笔锋能达到真实自我的境地!思想对生命!社会的本质层次高度达不到!所有的笔锋都受限在此!所以不知道几百年才出现一个。经天纬地的不朽文人!!!
当代作家和曹雪芹罗贯中没有可比性,曹、罗好比山之颠峰,当代作家只能站在山脚下仰望而巳!主要差在学识与文彩上,曹又胜罗多多矣,明清至民国是小说鼎盛时期,其中清代和民国尤为突出, 当代小说已近式微,可以断言不会有传世之作了。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知识层面不一,注入的心血不一。
古时代的作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衣食住行,病理药膳,博杀格斗,出兵布阵,智慧谋略,包罗万象无不知晓无不精通,看客看一部书就能知其天下,可以说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境地。
现在的作家也很了的,都能独挡一面。而像红楼梦三国演义那样的高手大家却还差一大截。
魏晋笔法是怎样的?为什么有人认为后人无法超越?
这个问题很好,所谓技近乎道,谈笔法便离不开魏晋的思想。
可以说魏晋笔法体现的是道家思想。那么道家思想到底是啥呢?为什么道家思想衰亡以后字写不好了?为什么米芾等书法家都说自己的书法是学道所得?
首先对魏晋书法和道家思想关系做个总结
(一)形而上者通于道,形而下者备乎器。王羲之家族崇信天师道,所以道家思想对于王羲之的形象太大了,以至于他的儿子都和他一样崇信天师道,名字里带一个之字。
下面说一下道家思想的总纲:
王羲之的书法体现的是道家阴阳中和平衡思想,道法自然思想,无为思想;体现的是《周易》简易变易不易,笔简意丰;体现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进而笔笔相生的结构章法;体现的是把道应用在器物上,笔墨纸砚均需要有阴阳中和的思想。所以说我们接下来一一分别叙述。
(一)道家阴阳中和平衡,道法自然,无为思想。
就说书法的结构,我们讲究笔法,势,裹束。笔法上强调以中锋等为主,侧锋为辅,不要一味中锋也不要一味侧锋。有中锋才有骨力,有侧锋才有妍美丰富的笔法。而且强调我们要师大自然,从王羲之书论可以看出王羲之对大自然的形态和书法关系互为吸收,甚至鼠屎,栗子皆入书法。
再说无为思想,王羲之的气韵是追求散淡平和的,清微淡远的,散淡是魏晋的佛学思想,也就是道家修为方法,讲究无意于佳,心无挂碍,讲究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泰则风神生,他是一门综合的修为方式。
魏晋笔法,之所以被称为无法超越的笔法,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现在已经无法再现。
清谈玄学的出现,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魏晋笔法诞生的主要土壤。现在流传下来的墨迹书法,尺幅都很小,《兰亭序》算是当时的巨幅作品,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只有那么一点点大小。王羲之的《十七帖》就更小了,大都是以书信手札的形式出现。
为什么后人在评论五代杨凝式的书法时,说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杨凝式的《韭花帖》无非就是吃了韭花之后身体不舒服随手写了一篇日记而已,但是却与魏晋笔法非常的接近。而现在的很多人写王羲之的书法时,刻意模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行笔缓慢、慎之又慎。这与当时王羲之的书写状态是完全不相符的,可以想象,王羲之当时写信的时候,行笔速度是很快的,他可能追求书法的美观,书法的艺术性,但是他的重点不是在书法本身为了写而写,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写信的本意。
也就是,王羲之当时写字的时候是以实用为主,而把书法美观和艺术性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但是后人在临摹王羲之作品的时候,把实用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把美观和艺术性放到了主要位置,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只是单纯的为书法而书法,这就是魏晋笔法无法再现的最根本原因。
魏晋是苦难的时代,也是书法界产生巨人式人物的时代。行书能在晋代能达到成熟,与王羲之的贡献分不开,也与一大批不知名的群体性的书家分不开。典型的行书体式是居于楷书,草书之间。如果规矩点儿,则偏近于楷书,称为行楷,反之如果写得很流利,笔势连绵,或者通篇较多的夹带草书,就称为行楷。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怀仁集圣教序》就属于行楷,而王献之的《中秋帖》则属于行草。
魏晋行书的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本文以王体行书为代表说一下魏晋笔法的特点。王体行书结体善于变化,笔画有曲有直,相同的偏旁有宽有窄,有大有小,相同的字百姿千态,各尽变化。王体行书结体能各尽其态。汉字笔画有多有寡,结体有长短,宽窄的不同,天然不齐,王羲之进行夸张处理,大的更大,小的更小,短的更短。但这些字在大章法中都又显得十分和谐,贴切。
王体行书结体能错落有致。行书不管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都显得长短不一,宽窄各异,大小不匀,形成强烈的对比。有的字左宽右窄,有的字左窄右宽,有的字上短下宽,有的字上宽下短……自然而又有意的打破了汉字结构的均衡,达到参差错咯,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王体行书结体以欹侧取势,有左欹,右侧,上欹下侧和左欹右侧。
王体行书通常借用楷书和草书的结构法,进行楷,行,草三种书体的杂交,或以增强动势,或以加强静感。
其笔法特点有:
一变方为圆。如在笔画的转折处,楷书是用折法,以成方,而王体行书是用篆笔,即转以成圆,并掺折意,使转折处圆健而有弹性。
二,变长为短。即为了结体的需要,常常将横,竖,撇,捺等长笔画变为最基础且又是最短的笔画-点。
三,变直为曲,将横画,竖画变斜变曲,这样就加强了用笔的变化,增强了起伏感和灵动感。
四,变顺为逆,即改变了一般运笔的顺序。王体行书中大部分字的行笔顺序也是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规矩,但也有个别字为了行笔的连贯,改变了约定俗成的行笔先后顺序。
五,变断为连,也就是说将分离的笔画相互的连接起来。连接有明连和暗连两种。明连是用有形的牵丝或游丝连接起来,暗连是靠有倾向的笔势使笔画之间相互形成呼应。
魏晋时期的书法特点是以行楷,小草为主。书圣王羲之的贴子里有“截笔”的写法(即行笔时笔划会突然断开一部分),对此学术界褒贬不一,这种有意或无意形成的笔划很难写。加之有书圣坐镇,故而称无法超越。
时代不同,书法也在进步,魏晋时期只是中国书法的高峰之一,而不是唯一。作为学书者,眼界要宽,不要迷信。因为,作为传统的书法艺术,里面确实存在很多迷信的东西,这个可以通过阅读历代书论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笔墨当随时代,千百年来,每个时期都有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不存在孰高孰低,孰优孰劣的问题,作为现代人,应该理性的看待传统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聪明之举。
标签: 绝响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