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屠格涅夫的作品《猎人笔记》?
记得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无论你怎么喂狼,它的心总是向着树林的✔
看猎人笔记很早,当时只是泛泛而看,没有领会,当然,那个年龄段也领会不了其中更多的含义,只是佩服屠格涅夫对大自然风光出神入化的描写,倒是没记住书中的二十五个小故事。
现在,再看这本书,特别佩服他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均衡!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书中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作者还因此被放逐。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调的叙述,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怀歌曲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出来,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交响诗。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 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别林斯基评价该作品“从一个前人所不曾有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1847年-1851年,屠格涅夫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深扎调理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纪实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这样的作品在屠格涅夫之前的俄国文学中还不多见。像《猎人笔记》这样广泛而具体地描绘地主对农奴的奴役,真实地再现广大农奴惨遭欺凌的真相,揭露农奴主的残暴、伪善、奢侈、冷酷,在俄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猎人笔记》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暴露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而且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作者没有以地主老爷的态度居高临下地看待农民,像以往许多作家那样把农民描写成愚昧无知、缺乏崇高品德、处于畜生—般状态、只是一些应当受到怜悯的对象。作者在本书中往往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和农民一起打猎,平等地谈论农民的生活,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描写这些普通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表现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和民主思想。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背着猎枪,在猎户陪同下,走遍附近的农村田野,荒山野岭,江河湖泊,接触了无数劳动人民。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普通的农民、工人、大学生、县城医生、独院小地主、磨坊主、破落小贵族,以至家仆和使女,而农民的孩子在他的笔下则成了一群容貌俊美、聪明爽直、充满幻想、勇敢勤劳、活泼可爱的小伙子。作者把他的感情倾在这些普通劳动人民身上,他没有任何贵族的架子,而和这些普通的农村劳动者打成一片,这在贵族出身的作家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笔下的猎场的景色描写确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气息的,让人觉得很恬静安宁,似乎不是在打猎,而是茶余饭后的散步,这种美学感受让人神往。屠格涅夫在某些章节里描写了农奴制度下的俄罗斯农民的悲惨境遇,对农奴制具有一定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一方面是俄罗斯农民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创造力量:另一方面是他们又处在被奴役和被摧残的无权地位,这种极不相称和极为矛盾的状况。这不仅是真实的生活,也是屠格涅夫进步的思想立场和敏锐的艺术眼光的反映。
散文,诗一般的小说。只不过任何小说都脱离不了时代背景,而且是俄罗斯的,反映的是特定地方、特定时间下的风貌人情。现在来品读,终归只能是想象,得不到太多的感动。。。
记得不知在哪儿听过或者看过,当年屠格涅夫在报章上写小说,报纸主编要他起个名字,他随口就说了句就叫《猎人笔记》吧。
名字有了,就必须一章一章的写下去,于是就有了这部独特的作品。
说其独特,是因为这部可以说是小说也可以说是随笔。
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听虫鸟声,触及温暖的草坪 ,跨过阴晴不定的天空和大地. 拥簇着自然滋润的片刻,故事有时候变得不那么重要。
比方说,《白净草原》开篇描写的俄罗斯乡村的风景,就像一副壮美的油画,扑面而来。
这篇故事像一个鬼故事,帕夫卢沙去到河边打水,孩子们说起那个淹死的瓦夏的故事,帕夫卢沙回来,告诉伙伴们,他听见瓦夏的声音在水底召唤他:“帕夫卢沙,喂,帕夫卢沙,到这儿来。”如果故事结尾帕夫卢沙淹死了,那么这就是个神秘的类似《鬼吹灯》的故事。
但是,屠格涅夫最后写到:“遗憾得很,我必须附说一句:帕夫卢沙就在这一年内死了。他不是淹死的,是坠马而死的。可惜,这个出色的孩子!”
你前面写了那么多的神,人妖,荐亡节,人鱼等等神秘莫测的故事,最后原来没啥奇诡恐怖的事情发生,前面的故事和结局组成了一个奇妙的悖论,美丽而略带哀愁。
猎人以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切入到俄罗斯的农村,观察到了地主,奴隶,自由人等人的生活。俄罗斯农村的农民们生活的很苦难,但是他们又没有放弃希望。
他写的农奴制度下的农奴和地主的关系触怒了当局,借故把屠格涅夫拘捕流放。
标签: 猎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