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下你们跟书法是如何结缘的呢?
我与书法结缘是因为我有一个酷爱书画的父亲。
我们姐弟三人,从小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写画。
在我七岁的时候,我父亲开始让我提笔练字。那时候,我姐十岁,我妹五岁。三个人同时在父亲的指导监督下练字。
因为我是男孩。男孩在农村是很值钱的,所以我爱偷懒。常常只写一半或者让姐妹代我写。
父亲规定我们三人每天写完半张麻纸。因为父亲在城里工作,每月回来一次,我便总是完不成。等到父亲回来检查的时候,我总躲在母亲的身后。父亲拿我也没办法。
上初中后,我家搬到城里。因为住校所以更没得写了。但妹妹却一直坚持了下来。
不过,我却爱上了文学,并始终坚持着。或许这便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吧。
直到现在,我家的字我写的最差。因此,我决定奋起直追,把浪费的光阴找回来。争取活到老写到老。
谢谢邀请。不记得小学几年级了,不小心自觉地爱上了书法且在家庭环境极差的条件下,主动地在一张坐椅上放着所谓的隶书帖(现在回想起也不是专业碑帖),一笔一笔地描得津津有味。 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在认真练习的时候,父亲对我“怒”着说,拿开、拿开,此椅子和地方挡路了……“结缘”实属上天恩赐的爱好…
呵呵,读小学时老师说我字写得好,就在他们的夸奖下爱上写字了,后来大了点这习惯就丢不下了,发现字又有调节心情的作用,没事就写写,下面是我写的,请朋友们多指教[祈祷]
我与书法结缘应是很早了。记得在读小学时有写字课,我的毛笔字比多数同学写得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中学时代,我是黑板报、宣传专栏的"主编",毛笔字自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走上社会后,也是断断续续的"临池学书"。后来工作清闲了,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读书和学习书法上。
在学习书法方面,我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为了深入学习,打好功底,我曾报考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函授班,对书法知识和书法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各种书体亦有所涉猎,主要是楷、隶、行、草四种。学习楷书和隶书是为了打好基础。我偏爱行草书,故学习行草书的时间也最长。
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年来,我一直是自悟自学,体会很多。最感到遗憾的是未遇到一个好的指导老师,故进步很慢。
下图曾是我的几幅习作,写得不好,仅供参考。
缘,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也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我相信,每个喜欢书法的人,曾经,心里不知不觉种下了一颗种子,那就去我们书法的结缘。
中国有个甘肃,甘肃有个定西,定西有个陇西,我就出生在陇西一个偏远的上村。这里的人们或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里的人们靠山种地,靠天喝水。我得童年就是庄稼地里的山水画,我得童年就是驴背上的交响曲。
那是一个冬天,一场大雪封闭了村庄,马上要过年了,终于有机会吃饱肚子了,我也是异常的开心。大清早就被父亲从炕上赶了起来。光脚穿布鞋,到了我们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家里,要求人家写一副对联。最后要走的时候,父亲当我把人家原理一块陈旧的方砖抱回家,当时不知道,现在想一想,这就是我与书法的结缘。
自从有了这个宝贝,我就跟书法扯上了关系,一直没有理清头绪。随后,父亲用猪毛给我做了一支毛笔,罐头瓶里泡上白土,在大方砖上写字,每天至少一瓶,写完之后把白土铲下来装进瓶子,下次写之前加满水,反复如此。现在想想是多么的好笑,脚上手上都是冻疮,我还被迫坚持。可是,谁知道,这一写,也许就是一辈子。
往后每年冬天我都会做重复的事,没有人指点,也没有字帖可以模仿,也没有临摹的说法,说白了全都是即兴发挥,随性而为。后来去了县城上高中,也就没有时间玩这种东西了,慢慢的,这个东西淡出了我得视线。其实,上大学是最好的学习时间,可谁知,我依旧除了要学习,还得做勤工俭学给自己生活费。
直到参加了工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慢慢的给自己置办了字帖,毛笔,宣纸,这才开始学习书法,由于以前的一些坏习惯,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开始。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也是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拜师求学,这才慢慢走上了书法之路。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段时间过得非常煎熬,也没有正真走进书法的行列。可正是因为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偷偷的种下了一颗种子。
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命硬”的人?
我爷爷就是命硬的那种,反扫荡时,全连死的剩三个人,最后穿死人衣服爬出来了。有次打掉日本人炮楼,日本人援军很快上来了,没有退路了,直接从楼上跳下去,前两个都摔死了,第三个是我爷爷,他跳下去落在一个装了稻草的板车上,这才退下来。炸济宁日本人最大的炮楼,爆破组组长是我爷爷,战友都牺牲了,最后是我爷爷大冬天潜水到河底游过去把它炸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个连和国民党二十八师周旋,又只剩35个人了,靠当地老百姓的掩护才突围出来。我爷爷打仗这么多年竟然没受过伤,除了一次跟日本人拼刺刀,日本人二打一我爷爷,都被我爷爷捅死,那日本人死了,手一松,枪脱手,刺刀尖划了下我爷爷,受了点轻伤
标签: 我与语文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