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老舍的《四世同堂》?
我是个高职生,正在看四世同堂,我觉得四世同堂充分说明了各个主人公的心态,那种想走走不掉的心情和其他太多东西,这本书实在太宏大了,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蓝东阳我极度厌恶,对别的小说人物,(富善,晓荷,野求,亦陀,黔吟,桐芳,空山,仲石,孟石,瑞丰,……)我持人各有志的态度,不妄加评判。但这部小说写得确实好。
看到这个题目,忍不住感慨万千,《四世同堂》,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小学五年级,我记得到一个同学家,她姐姐买了一套书,还是大的那种厚书,我一打开,就看的入了迷,趴在她家床上,整整看了一下午。
再一次就是上班之后,我买了一套,放在家里,经常翻阅,越看,越是特别敬佩老舍先生。
四世同堂,是一本描述了抗战时期,老北京人们如何艰难度日的大型史诗,它是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历史,是文学经典,又是历史题材的绝妙记忆
首先,它是一本语言非常浅显易懂的书籍。里面的描述很容易读懂。
记得老舍先生曾说过,他的小说都是非常容易认识的字,小孩子和老人读起来毫不费力。果然如此要不然,小学的孩子都能读懂呢
(如果孩子想读书,四世同堂绝对是最值得推荐的)
其次,里面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比如,同是汉奸,冠晓荷和祁瑞丰和蓝东阳完全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
比如,人物众多,却各有特点绝不雷同。大赤包描写的简直太生动!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则一直在推进。比如钱先生,他的思想在发展在变化,比如瑞宣,如何在这个独特时期能独善其身,并养家糊口,则描写的特别细致入微。
再比如,四世同堂是了解老北京的最好版本。
不知是谁说过: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和老舍。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老舍先生自己比较看重的一部作品。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代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小羊圈胡同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与生死存亡。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渗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四世同堂》无疑也是属于这样一类作品,在这部书里,也充分体现了老舍本人的文学思想,既不是那么左派,又不是过分保守。就像老舍曾经说过的:“使人欣喜是艺术的目的”。“文学是认识生命的,解释生命的”。而那一时期的作品,由于有不受外力干涉自由表达的基础,所以更能通过作品去了解作者本人的世界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视剧《四世同堂》相对原著则稍稍有了一点拔高,想要真正的了解那个时代以及老舍本人,我觉得还是找到原著去读一下比较好。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共分为三部分——《惶惑》《偷生》和《饥荒》,共计为100章。第一次连载时到了八十七章便戛然而止,杂志突然标注全文完,至于最后的13章为什么没有刊载?作者老舍和当时的杂志主编周而复生前从来都没有提及过,现在当事人都已经故去,我等也不敢妄加猜测。
后13章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最后十三章是从英文版回译的,只是个故事梗概,单从语言风格上就非常的不老舍了,所以,我们就只当做是一种缺憾美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好的作品不是那些能够简单的提炼出中心思想的东西。1万个人心中有1万个哈姆莱特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恰巧《四世同堂》就是类似的作品。
正好最近在重看《四世同堂》,上一次看还是初中,算来也有将近十年了。在没有了读后感作业这种压力后,在看过无数网文之后,重新来看,反而惊讶于老舍行文中的白描,完全不同于其他人,那种独特的,冷硬硬的白描,却让人感觉真实,透过文字传递过来的,是那个时代的宏大的画卷。
一个中国式的胡同,是八年抗日北平人民屈辱而悲惨的生活缩影,一个中国式的四世同堂,也是当时中国人既传统又在变化中的写照。沦陷了的小羊圈只是被解剖的一个细胞,透过这个小胡同看到的是这个受尽鞭挞的国家的命运,也是现代社会人心的苟且与彷徨。
自古忠孝两难全,尽忠者难尽孝,尽孝者难尽忠。
贯穿整一本《四世同堂》的是祁瑞宣的挣扎,在肯定自己与轻视自己间苦苦挣扎,我的心也随着他自我认知的改变而来回晃动,时而轻快,时而又被愧疚紧紧压迫。没有逃出北平不是他的错,不是他的软弱。甚至可以说正是他瑞宣的勇敢坚强才使他决定不退缩的肩负起一个四世同堂家庭的责任。是责任,是担当,使他坚守,守护自己的亲人,也更要守护自己的清白与信仰,骨气与气节。
不是像野求一样苟且,为了生存放弃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只能堕落到深渊,粉身碎骨,众亲离叛,无从救赎。在心脏的一松一紧之间,我渐渐明白遇到苦难,煎熬是不可逃避的,内心的痛苦彷徨,你只能守着。不仅如此还要不断深入的思考,不停地反省自己。也许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折磨,但只有忍受着,你才会拨开迷雾,渐渐清晰的看到苦难中的一条生路。
而像金三爷一样,自我安慰来麻痹自己痛苦的神经,这只能使自己成为敌人的匕首,不管你是否承认;像瑞丰一样,苦难面前也只顾着自己快乐的无聊之人,最后只会在自己虚构梦里糊里糊涂的死去;像野求一样清楚的这无边的痛苦却没有勇气承受,想通过酒与鸦片来逃避,却使自己的整个生命成为了痛苦的根源。
国运的艰难,人生的困苦也许描绘出了一幅世间丑态,正如白巡长所说每逢乱世社会的渣滓就会蹦跶的起劲,有无聊无耻的瑞丰、自私自利的冠晓荷、心狠手辣的大赤包、阴险阴狠的蓝东阳、贪恋财权的胖菊子、卖己求荣的招弟……对他们来说,十四条人命换来一个又丢按油水的兼职,是比划算的买卖;对他们来说亡国是件大事,是换朝天子换朝臣的大事。没有什么真凭实学的李东阳靠对上级的溜须拍马,对同级与下级为虎作伥,以换取金钱、权势与美人,哦不,他都不懂得欣赏美人,他只会看到女人的功用;有真材实料的牛教授,有才无德,目光短浅,使他卖掉贞操就为了保全几个器皿死物。
他们是这个民族的脓沧,但魑魅魍魉徒为尔,鄙夷就够了苦难的时代会造就小人,也会造就英雄。有艰难的国运,就会有雄健的国民;有染满鲜血的山河,就会有坚挺的民族的脊梁。家破人亡,才会有渴求用鲜血与杀戮换来和平的钱默吟;山河破碎,才会有喊出当代青年为国不为家的祁瑞全;压迫屈辱,才会有铤而走险走张家口的刘师傅老婆;无处谋生,才会有甘愿为地下党工作无顾生死的白巡长……他们从苦难中懂得了家与国原来挨得这么近,他们在苦难中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这才是我们,才是中国人。 爱好和平没有错,但一个五千年爱好和平的国家,当她懂得了用武力来保护和平时;一个五千年以忍为教条的民族,当她懂得了以野蛮来对抗野蛮,以暴力来对抗暴力,以保留自己美好而又昌盛的文化时,就没有东西可以再阻挡她,阻挡她的美丽安康。
看《四世同堂》之前,多少有点祁老爷子的观点:国难中,可以关起门躲起来,等到灾难过去,继续过自己的日子。随着小说的展开,心一点一点被拖入绝望的深渊,胡同居民们在北京城被日本人占领后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遭遇,让人深刻领会什么叫“唇亡齿寒”。
感谢老舍先生,用他的小说对我进行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标签: 四世同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