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什么讲究?
中国对联文化史上,出现了很多绝联和妙~想要对出下联,就必顺清楚上联的迷是个什么?要不很难对出下联,所以首先要找出上联的谜底!同时,对联讲究对仗,最起码是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严格是主谓宾定状对应,否则,会让人笑话的。例~上联;开拓进取创新篇,就不能把下联写成~中国加快建设好!开拓,动词。进取,动词。创,动词。新,形容词,作定语用,新的篇。新的篇,篇,在这里作名词。的地得~的,是定语:美丽的丽。地,是谓语:英勇地战斗。得,是状语:跑得快,吃得香。具体到:开拓进取创新篇,所以不能对仗地名,地名是(名词),所以不能写成(中国)!上联:开拓,是动。下联就不能用(中国),名词来对仗了,应用(建设)或者(打造),动词来对上联:开拓。更不能对仗~加快建设好!上下对联应这样对才好,供大家参考~上联~开拓进取创新篇,下联~建设加快创新篇!这就上下联一字一句对仗了!横批,就是左右对的概括!
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
一、上下联字数相同。即上联几个字,下联也必须几个字。
二、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上联是名词,下联对应位置也应该是名词,以此类推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尤其要注意偏正关系的,上联前偏后正,下联也应如此。
三、平仄相对。声调分阴平、阳平、闪声、去声,上联如是第一、第二声即阴平、阳平,声律上称平,下联必须是三、四声,即闪声、去声,声律上称仄。反之亦如是。
四、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应是平声。
经常发现出题人上下联放倒了,原因就是不懂第四条。
对联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既然要学习对对联,那么就必须遵守规矩:一是字数相同;二是词性相同;三是平仄相对。上下联的尾字上仄下平。
我是对联爱好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联友互相关注切磋!
什么叫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与诗歌有密切关系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又名楹联,楹帖,联语等, 农村一般称它为对子。一幅对联, 有数字完全相同的上联和下联两部分组成。 大部分对联还配横批。
对联和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一样,最初也起源于民间。早在秦以前,民间每逢春节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的桃符,就是两个降鬼大神的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或张贴在门旁,用来驱鬼压邪,灭祸求福。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春联) 出现在五代时期。作者是后蜀皇帝孟昶,他在桃符上写了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当时虽然出现了这种形式,在民间,还没有盛行。到了宋代, 对联创逐渐形成了风气,也出现了不少写对联的名家。如苏轼,朱熹,黄庭坚,陆游等,都有不少对联佳作传世。
大文豪苏轼提黄鹤楼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大诗人陆游的自勉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对联对联,就是要求上,下联对称〈对偶),即上,下联的字数句式,平仄声调,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要求对称(对偶)上联和下联的数字必须完全相同,这是对联最起码的要求和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每副对联数字的多少无限制,少则上,下联各四字,多则百字。其次是平仄相对。所谓平仄,就是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要弄清平声和仄声,先要了解“四声”,即汉语中的几种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分为平生,上声,去声和入声。而现代汉语的四声与古代的四声略有不同,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明白了四声,平仄就容易理解了。一般讲,所调平,就是读音不高不低,不升不降,音长而调不变;所谓仄,就是读音有升有降,有高有低,声音短促而婉转。
古人作了若干探索,具体对联的写作,要求平仄相对。平仄相对在对联写作中的应用,主要应注意三点:其一,上联和下联互相对偶的字,一般要求平仄相对;其二,上,下联内部,字的排列要平仄交替起落,不能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下联(对句)的最后的一字必须为平声。做到“上仄下平”,平仄相对,声调起落,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
标签: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