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值得参观的毛主席纪念馆?
谢谢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沈阳虽然没有毛主席纪念馆,但是有一尊毛泽东主席的玻璃钢槊像及群雕,这尊毛主席槊像和这组群雕修建于文革时期的1970年竣工。
群雕主要包括
正面群雕以毛主席槊像为主,周围是巨型群雕,表现出全国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的决心,目前全国只有沈阳中山广场这一处。
群雕左侧包括
1.井冈山星火(1927年—1936年)
2.抗日烽火(1937年—1945年)
3.埋葬蒋家王朝(1946年—1949年)三组群雕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
群雕右侧包括
1.社会主义好(1949年—1957年)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全国各地的毛主席纪念馆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所走过的革命道路,所以每一处毛主席纪念馆都值得有良知的国人去瞻仰。
大连金石滩毛泽东历史珍藏馆
毛泽东历史珍藏馆展馆面积约3500平方米,展出毛泽东像章20万余枚,36种材质,6万多个品种。
全馆设毛泽东像章陈列馆和毛泽东历史珍藏品陈列馆两个分馆,向您阐释毛泽东像章这一中国现代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带您走进那火红的年代。纪念馆附近还有著名的维纳斯雕像、掷铁饼者雕像。一进门就是主人公塑像,门票20元。人多的团体讲解100元以上,人少的80元。个人感觉还是很贵的。主人公的祖宅照片。主人公父母的合葬墓主人公祖母、祖父墓地(这祖母墓地我看都要移平了)少年主人公主人公父母主人公家里的算盘wg前中央美术学院给主人公塑的雕塑一批名人铜像斯诺与周恩来夫妇除了组团旅游的,纪念馆还是空空荡荡的,散客很少。主人公亲属赠给纪念馆的衣物等两位“皇帝”这里卖的都是上世纪70年代原版的小画书,是新华书店珍藏的,非后来翻印。当年只卖1毛9,现在15元一本。描述主人公的几位妻子毛主席原配罗氏是包办婚姻娶进门的,罗氏的祖母毛氏是主席祖父的堂姐妹。罗氏据称姿容秀丽,很受毛家人喜欢,于是媒妁之言结了亲。但是主人公与比他大四岁的罗氏相处时间很短,并未一起生活过。罗氏过门后三年侍奉公婆勤勤恳恳,可惜无福,年轻二十岁便去世。族谱上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把“杨氏”(开慧)列为“继配”,把“贺氏”(子珍)列为“再娶”。罗氏安葬在公婆的坟茔旁,由于罗氏没有孩子,杨开慧之子毛岸龙被族谱规划在罗氏的子嗣中。主人公在1936年曾对斯诺谈起罗氏,说自己与罗氏的婚姻是包办的,觉得罗氏称不上是自己的妻子。但是解放后罗氏的哥哥曾想来北京,对亲属上京一贯拒绝的主人公特意破例让罗氏哥哥前来,可见主人公对罗氏有歉疚之心。罗氏去世后,毛、罗两家一直还有来往。《建党伟业》的主人公与杨开慧杨昌济《建党伟业》杨昌济长子岸英上传视频封面
好的标题可以获得更多的推荐及关注者wg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瓷器珍贵的历史照片wg时期的镜子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你村下放过知青吗?还记得当时知青的故事吗?
我们村里71年的时候,从北京来了几个知青,三男两女,男的比较普通,见到了没感觉怎么样,可是那两个女的,真是漂亮啊!白白嫩嫩的娇弱无比,她们到来后,立即吸引了所有村民的目光,有些人总是有意无意的跑到知青住宿点转悠,就是为了看一眼那两个女知青。
很快的,就有人说,人家那么白,不只是天生的,搽脸的东西就好几种,胭脂香粉村民们见都没见过。人家连洗脚都用胰子(香皂),那脚丫子白嫩的和婴儿一样!这样的人,都是大小姐的命,能干得了农活吗?这样的孩子,家里怎么舍得让她们到农村来呢!
她们刚来的时候,都是吃派饭,派到谁家就到谁家吃,大队干部也都尽量把她们派到条件好一点、干净点的人家去吃饭。有一天她们被派到一户姓梁的人家吃饭,梁家的媳妇干净利落,干活麻利。中午,这几个知青到了梁家的时候,梁家媳妇已经把饭菜做好,摆上桌子了。几个人洗了手,坐到炕上就吃了起来。梁家有一个八九个月的孩子,在炕上爬来爬去的玩耍,她们几个还时不时的逗弄孩子一下。
梁家的男人不在家,只有女主人在地上侍候着她们,给她们盛饭添菜的。一个男知青吃得快,吃完后打算往后挪一下身子,双手往后一按,就叫了起来:“哎呀妈呀,什么东西?”说完把手拿回来一看,不得了了,一只手上沾满了小孩子拉的粑粑,正在看的时候,手上的粑粑又掉下来几滴,正掉在饭桌上。几个人一看,立即呕了起来。两个女生急忙跑到外面呕吐起来,另外两个男生也跑了出去,蹲在地上吐个不停。女主人急忙找东西帮那个手上沾了粑粑的男生清洁,这个男生虽然也恶心够呛,可却没有吐出来。其他的几个知青,都把刚吃下去的饭菜吐了个干净。村民知道以后,调侃说:“梁家的粮外人不能轻易吃,吃多少都得吐出来多少。”
两个女知青都被安排到学校,做了代课老师,我们村是个大村子,那时候还有初中,邻近两个村子的孩子也到我们村的中学读书,所以,初中的学生也不少。这两个女知青的文化程度,比我们村里学校的老师都高,自然是特别受欢迎,她们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异常安静,学得特别认真。当然了,这也是与这两位老师的美丽有直接关系的。
一年以后,我们村有一个姓杨的青年,在部队退伍回来了。大队提拔他做了民兵连长。这个小杨长得高大威猛,特别帅气,而且特别健谈。两个女知青都对他动了心,最后小杨和一个姓邓的女知青谈起了恋爱。两个人谈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据说女方的父母并不同意她们的婚事,她们结婚的时候,家里一个人都没来。
小杨和小邓结婚后,其他的知青陆续的返城了。当小邓生下第二个孩子后,知青只剩下她自己了。78年,小邓独自回了一次北京,足足三个月没有音信,大家都以为小邓抛夫弃子,不可能回来了。但是三个月后,小邓还是回来了,并且说,已经在北京安排好了,她们全家都搬回北京去生活,连小杨的工作都找好了,以后就在北京落户了。
一直到零几年的时候,杨家的老爷子过世,小杨和小邓才带着孩子回来。两个孩子已经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男孩帅气,女孩子比她母亲年轻时还漂亮。小邓也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可是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这让熟悉她的村民都羡慕不已,大城市和农村就是不一样,农村五十多岁的女人,几乎就是老太太了,可是人家还是一个小媳妇呢。人比人,气死人啊!
图片均采集于网络,侵权告知必删。
标签: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