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是如何在诗歌中寻找一匹马的高原的?
我是一个过客,吃过草根、树叶和槐花,终究不能抵挡一阵风,草动了一下,现出了羊群,牛,马匹,我用单薄的力呼唤它们,我用皮鞭。
世界曾经颤抖,因了食不裹腹战火漫延,因东征西讨,一个罪人成了主人,真理必须坚持。
打那刻起草原是安静的,我去过那里,为了不让杂草长高,喂养了马,羊和牛,那里风起云涌,那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试着与它们亲近,让它们吃草,磨牙,我告诉它们,这样的世界,好的生活还暂且不属于我们,比如奶白色的乳汁,红肉,奶酪和面包。
带血的刀枪虎狼最爱,我们只吃草、草根、树皮、槐花,我们像蓝天上的白云自由奔跑。
草原,生命最多的地方,每天阴晴圆缺,每天都在诞生,诞生草——无妄的信念。
那“一匹马的高原”写得很一般,甚至小可认为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仿佛是一个女人硬生生地挥舞起马鞭故作高原女人的豪迈之状。
那首诗,不是我的菜!
相比之下,楼上那位叫“呀丫芋头”发的那首诗很不错,言语虽浅,但力度丝毫不弱,妥妥的三分之二首好诗!
女诗人与男诗人相同,性格决定诗的风格,江南婉秀的女子去了几趟草原,如何写得如大漠风光,骨子里就是一个外乡人,草原的美和草原的泪对于她而言只是一本日记或者是传说中的故事。
女诗人写诗和男诗人没有什么区别,要么在文字上美到发晕,要么在内容上冷到心悸。
一首现代诗或古诗好不好,看动词就形容词就知道了。再高明一点的就看所谓高级别的通感应用。
作者应当叫马文秀?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于是便上网搜索了一下,小可读诗不看作者不看名气,查到了几首,确切地说是几句,但觉得用词过于随便。比如“习惯,蹲坐于院墙外,沉思舍不去黄昏的村夫”,这个“蹲坐”字用得平常,我之前见过有人用“泥”字,有人用“亭”字。
比如“静默,一段穆斯林的故事/欢乐也是悲剧”,对不起,那个“段”字用得过于随便,我见过有人用“朵”、用“页”、用“行”都能展示出不同的美来,还有“欢乐也是悲剧”有些过于小学生作文了。
她是一个被高估的的诗人。在太多太多的抒情和议论中,我没有看到字斟句酌的文字之美。
她写的不是诗,是散文!
命题比较抽象,就以女诗人的角度取景吧:
一匹枣红马踏着天山雪飞奔而来,
我仿佛一只孤雁看到一个强壮的
异性乘载了我的希骥。
我采了一朵雪莲花,
精心地扎在你的额头,
拥抱了你,
然后和你一同变成一朵
红色的云
坚定执着地驰入朝霞。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诗意哟。《一匹马的高原》是90后女大学生马文秀的著名诗歌作品。
那么,《一匹马的高原》是怎样的一片高原?诗人为什么把这一片高原圈定在一匹马的身上?雪域高原是怎样的一匹马?
同时对于一个诗人尤其是女诗人来说,怎么用诗歌的语言去找寻“高原上的那匹马”的精神所在呢?
马文秀,她具备独特的身份特征,穆斯林的基因、青海乡村的背景、现代文化的视野,使她的诗歌获得了特殊的预期与想象、以及升华的可能。她的诗歌,内含着北方女孩的某种大气与苍凉,同时又具有穆斯林女性的民族意识,以及细腻的情感寄托。
马文秀笔下的祁连山脉,山脉下的大草原,壮观的热烈场面,无一不是在向世界宣告:“我”才是那一个骑手,那一个主宰雪域高原的主人,作为一个马背上的骑手,在“晌午的阳光凿穿七月的沙尘,送来祝福。”
具体情况,还是请大家有空认真品味一下马文秀的《一匹马的高原》吧。
标签: 假如我有一匹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