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感慨颇多的短篇和经典小故事可以分享?
这个世间从不缺少爱情故事,无论是否经典,只要是生动的,真挚的,都是美丽的。爱情是毒药,毒药也喝。这一点,法国作家杜拉斯绝对是个爱情痴,把爱情挥洒得淋漓尽致。《广岛之恋》里,女人把爱连骨带肉一起嚼进肚子里,捂着灵魂呓语:“你害了我,你对我真好。我有时间,我求你了,吞噬我吧。把我弄的变形,直至丑陋不堪。你为什么不这样?“饥饿的爱情原来竟是这么的触目惊心。她问他:“你的妻子,她长得怎么样?”他回答:“很美,我是个跟妻子在一起过的很幸福的男人。”她亦很平静:“我也是个跟丈夫在一起过的很幸福的女人。”没有忌妒和抱怨,爱的理性且宽容,这种爱,纯粹的近乎失真,和其他无关,和情有关。
记得在银行门口等车,一对夫妻,约莫四十来岁。女人手里捧着一束百合花,举到男人面前,闻闻,香不?没你香!男人顺势搂过女人,在她面颊亲了一下。女人在众人注目礼中羞涩,难为情,惊呼:“人都看呢!”男人神情淡定:“我就是爱你,才不管呢!”
第一次身临其境,这真实直观香艳的场景,尤如看一场微电影,无需广告造势就噱头十足,绝对震憾。我欣赏这男人的勇敢和直白,不装不掩饰,真实到目空一切。这爱情,放在现实中,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却又直抵人心。后来我想,亦或是爱情本就是勇敢的吧,它会牵着你勇往直前。
那些经得起时间打磨的爱情故事,从未老去。
我是暗香舒袖,感谢邀请!评论请留言!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时间跳入大脑的就是——裘山山的短篇爱情小说《八月蝴蝶黄》。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有一种古典、含蓄的美,哀而不伤却一直萦绕心头。
已知天命的秋园回到小城探望自己十多岁时的老师韦老师,三十七年前的回忆一起涌来。具体情节不一一赘述,感慨中会有涉及。
对这篇小说的感概有三点:
一、生命短暂而爱情脆弱,如蝴蝶般。秋园十七岁离开小城回到省城,考上大学、毕业、结婚、生子、离婚,“被生活推着向前”,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回到小城,带着惶惑的心情找到韦老师,与韦老师度过了十多天平静而恬淡的生活,下定决心要突破可能来自儿女、世俗的阻碍(其实更多来自于内心)与韦老师一起在小城生活,照顾他,但韦老师却突然撒手而去,故事戛然而止。当生命不复存在,爱情便无处可以承载。有趣的是,庄子曾经“晓梦迷蝴蝶”,而梁祝殉情后也化成两只蝴蝶。蝴蝶,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一直都表达着生与死的转化,真实与虚幻的不可捉摸,正如生命、正如爱情。
印象最为深刻的短篇爱情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多少恨》。在她数量很多的短篇故事里边,最最喜欢这篇,因为看完觉得有遗憾,有怅然,还有丝丝希望。
张爱玲著作很多,这篇很不起眼,是她在电影《不了情》湮灭之后,不甘心下改写的一个故事。看名字就知道,是一个悲剧。
一个是年轻貌美受过新式教育的家庭女教师,一个是成功的新潮商人。一个温柔贤淑、受过教育又思想新潮,一个事业有成长相帅气又有钞票。
两个人结识于偶遇,彼此渐生爱慕。只不过相遇的时间不对,男主已婚,老式包办婚姻,没有幸福,妻子在老家独居。男主宗豫的女儿小蛮可爱又叛逆,唯独到了女主家茵当她家庭教师的时候,开始被她的温柔感化,走上正轨。
家茵的父亲早年抛妻弃子另结新欢,他好吃懒做经济拮据,想要靠女儿的婚姻来谋些钱财;宗豫的原配病入膏肓,没有爱的婚姻不光困着宗豫,也困着她,她对家茵说,既然跟了宗豫,她不计较,只要家茵劝宗豫别离婚,她愿意退居乡下,别的不管。本来只是单纯谈了一场恋爱的家茵,被这样说深觉受辱,毕竟民国时期,不太开放,自由恋爱已经算是新潮。家茵的父亲劝她,结婚不结婚不重要,结了婚男人就会后悔,就不再爱了。企图通过歪理邪说让家茵继续留在宗豫身边,好让他攀上“摇钱树”。
摆在家茵面前的问题,爱重要还是一纸婚书重要?或者说,自尊已被丧失掉还要不要继续这段爱?家茵思虑过后做出决定,勇敢离开。在宗豫跟她憧憬新生活的时候,她跟宗豫告别,说自己要回乡下嫁给表哥。实则是到厦门另寻生活。
家茵走后,宗豫来到她生活过的小屋,看到她留下的小物件,半截蜡烛、破香水瓶子、枯萎的花朵,他开窗,天空灰蒙蒙,汽笛从远处传来,让他心痛落泪。
当时看完一直觉得故事还没有完,总是幻想,在后来的某一天,当宗豫恢复单身,走在厦门的街上,说不准就跟家茵意外相逢,然后续上这一段缘。
标签: 经典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