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剪头死舅舅”,“二月二龙抬头去理发”,这两个关于头发的习俗,有什么讲究?
此题皆与谐音字有关:旧年也理发除旧,新午首月理发有"除舅"之嫌。二月二龙抬头理发,与谐音字"捡"字有关。——剪头发——捡龙头!大略如此吧!不周处友友补课!😊😊😊😊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各地都有啥特色民俗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的地形决定了一个节日在各地区有着不同的色彩与特色。在山东,人们十分重视龙抬头这一节日,因此在山东各地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庆贺龙抬头。在山东东部的烟台莱州,人们有着在二月二摊煎饼、炒豆子的习惯,人们会在一大早就利用提前和好的面粉来摊煎饼,炒的豆子同样也是在前一天泡好的。在当地,因煎饼是圆圆的食物,所以人们将吃煎饼称为“吃龙鳞”,寓意五谷丰登,龙王保佑。除此之外,胶东地区的面塑艺人还会用面做成龙的形状并在上边进行绘画创作,既美观又吉祥。
山东的圆煎饼
而在山东西部的泰安地区,人们在二月二则有着与胶东不同的习俗。在当地,传说龙会在二月初被春雷惊醒后便抬头而起,这就是龙抬头,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要在这一天进行“撒灰引龙”以及“打灰囤”的活动以庆贺。所谓的“撒灰引龙”就是说在二月二的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人们就会起床然后端着盛满草木灰的簸箕沿着自己家的墙边走一圈,一边走一边将灰洒在墙边,因为沿墙边会洒出一条又细又长的灰线且形状蜿蜿蜒蜒,很像一条龙,所以称为“撒灰引龙”,寓意将龙邀请到家中做客。
民间用面捏成的龙
而“打灰囤”就是家中的院子里用草木灰围成一个圈,在圈内的中心位置摆放上五谷和硬币,寓意着囤钱和囤粮,人们会在画圈的过程中念叨:“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家里能够财源广进,粮食丰收。此外,人们还会在画的圈里挖一个小坑,埋入谷子、玉米等各种作物种子,过一段时间看看哪一种作物先发芽,以判断今年的哪一种作物会收成满满。
作出粮仓形状的“打灰囤”
谢谢!安徽在城市里,民俗就只有一个,既是抱伢子,侠们剃头!这天理发店忙得邪乎,小孩哭闹声几乎形成理发店免费音响,理发师唰唰用电推捋头发推光,几乎个个小光头,对着镜子不由笑裂开了笑脸,一般很少有洗头的,都是抱,扶,牵回家洗澡洗头。当然价格肯定比往日高!图吉利好彩头、盼子孙龙腾飞达。
农历2月初2,也算一个节日。各地风俗习惯不尽相同。陇东有剃头、炒豆豆、做油搅团、下地等习俗。
二月二,剃龙头。意思是这一天理发好。辈辈相传下来的习俗,不知源于何时,也不知有何缘由。
二月二,炒豆豆。这一天要炒些豆豆吃。除了炒黄豆外,最好的当属燕麦豆豆了。把燕麦去毛,煮熟,再和麻子或荏炒干,香气四溢,越吃越爱吃。
但凡节日,总离不开吃食。二月二,是吃搅团的日子,搅团做好,用臊子做汤,即所谓的油搅团,俗语云,二月二活开了,懒婆娘想吊死去,又忘不了二月二的一顿油搅团。
二月二,天气回暖,万物发生。地里转转,俗称丟百病。也拿铁掀
在地里东拍西打一番,口中念念有词:"二月二,龙抬头;虫虫牛牛都抬头,只有瞎瞎不抬头,一掀拍进地里透。″瞎瞎,即鼢鼠的俗称,主要危害庄稼、林木。是一种对人而言有害的动物。
现在,二月二节日之气已经没有前些年浓厚了,特别是年轻人,多的已忘记了还有二月二这么一个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农村都有啥风俗?
我曾做地方志工作,对地方民俗文化有所涉猎。在关中地区,“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刚露头,家家锅里爆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1.其时惊蛰刚过,春雷鸣动,万蛰皆醒。人们要早早起床,清洁宅院,光照房梁屋顶,惊扰毒虫、害虫,消灭病媒。
2.家家户户炒包谷豆,爆黄豆、棋子豆或米花,俗称“咬干”。意在以爆豆之声驱赶害虫;其时麦苗起身,以爆豆之声提醒刚抬头的龙王,天旱日久,要及时播下甘霖。
3.青少年理发,剃龙头讨吉兆。因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之说,龙抬头之日,理发店生意火爆。
4.妇女忌针线,以防伤龙目。
5.农家忌磨面、碾米、动土、打夯,以免扰龙,招致灾祸。
6.善男信女去附近的药王庙朝拜进香,祈求家人平安、康健。
二月二农村风俗,小时候这一天早上起床,会用烧火的青灰掩墙根,当时小也不知道为啥,现在想想应该是,二月二之后天气变暖,蚊虫,蝎子,蚰蜒都要出来活动了,防止虫子爬进屋里吧,以前都是瓦房土墙容易生虫。中午会改变生活,一般包饺子。现在生活条件改变了,这些习俗估计没啦。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在我们老家,“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标签: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