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的小孩,才接触写作文,总不愿写作文,怎么办?
你好!我是阿彩老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你提问中,三四年级的小孩“才”接触写作文,说明你对孩子的写话基础了解得少,对低段前期孩子的写话习惯培养得少。
1.不知历程。小学生习作的发展历程是:从低年级的写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的,再到写一篇文章。其实一二年级早已有看图写话训练,说明这个过程孩子没练扎实。
2.缺少习惯。孩子不愿意写也是有原因的,不主动积累素材,生活中见到的人也好,事也好,仿佛都跟他没关系。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比如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一处景色。孩子没交作业,说:“老师,我昨天没有出去。所以我不知道写什么。”他认为要写话了,才让父母带他去看,然后才好写。甚至有的父母也这样认为。孩子平时缺少观察的习惯。
3.不够勤奋。平时在学习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孩子,让他把这个事情前后经过说给你听一下,他说的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可是你让他写下来,他就嫌很麻烦,只写一两句。
那么,应该怎么让孩子愿意写?我提几点建议。
1.说话。以说促写。一种方法是挑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来说。比如说选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取一个场景让他复述场景或情节。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就可以了。这样容易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另一种方法是看图说话训练。可以选取孩子比较熟悉的一些画面,父母与孩子一起互动看图说话,父母主要是引导孩子多观察图画中哪里有间隙,进行想象。这样降低难度说话,孩子就比较感兴趣。而后再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就是写话。
2.听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必须要有素材。所以生活中必须要训练孩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多家长肯定要说,我们平时也带他们出去的呀!是的,你们那又花钱又花时,带孩子出去真不容易。可那是走马观花,并未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就像我们大人去旅游一样,没有故事的地方,就好像没去过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孩子边走边看,边看边说。说看到什么?哪儿最好看?有没听到什么?有何感受等。让孩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平时还可以用三言两语的日记形式,把素材记下来,以备习作之用。
3.训练。平时可以训练,将一个字写具体,或一个词写具体,还可以将一句话写具体。如“生气”一词,可以说成:“妈妈冤枉我,这件事明明不是我干的,还偏说是我干的。我听完她的话之后,就跑回房间,关上门,就趴在桌子上,哇哇地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拿脚踹凳子腿,两只小手握着拳头,捶得桌子咚咚响。直到爸爸来帮妈妈打圆场,安慰我了,我才停止哭声。”要把生活中生气的真实样子详细地表述出来。当然,我这是陋辞举例,是想说像这样短辞长说,才有话说,孩子才写得出,写得具体文章。经常训练,孩子掌握方法了,语言就会丰富起来。然后几段相关的话放在一起,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文章了。习作就变得容易了。
【结束语】除了训练,还有阅读的沉淀累积,也是写作的营养液。总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孩子习作要从低年级写话抓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有进步,有收获。最后,欢迎@阿彩老师 ,我很愿意与你一起探讨教育方面的事。
谢邀请!首先,作为老师或家长,要彻底打破“作文”两个字的神秘感,要把它理解成像日常生活一样。说白了,就是把我们要说的话、所做的事、或藏在心里的想法,变成了文字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文”。千万不能把它当成一件高、大、上的事儿,去人为的设计障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自己懵完了再去蒙孩子。
至于对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人却给出了多观察、多读、勤思考、多积累素材等建议,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这是对作文感兴趣后下一步的事,等他爱写作文后,自然而然就会做的。如果本身就对写作文有一种恐惧感的学生来说,还没等写就让他做这做那,那不更增加了他的负担,适得其反了吗?
其实,搞写作的人都清楚,首先你得想写或爱写,才能把作品写好。如果把它看成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很难写出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来的。
同样的道理,小学生从不愿写作文到爱上了作文,必须找到他兴趣的切入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任何强制的手段,都会造成他对写作文的逃离或厌倦。
标签: 忍不住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