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翻译,石壕吏翻译及原文

ysladmin 12 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是作者寓居梓州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后狂喜而作。

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惊喜的热泪洒满衣裳。回头再看妻儿哪里还有愁容,胡乱卷起诗书高兴得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开怀畅饮,春光明媚,正好适合我回到家乡。马上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就是洛阳。

全诗感情奔放,大开大合,用字精准,是千古名篇。

石壕吏翻译,石壕吏翻译及原文-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

公元762年冬天,唐军大胜,收复洛阳、开封、郑州等地,叛军将领投降,次年春,叛军首领史朝义自杀,宣告持续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正式结束。作为对国家命运时刻关心的爱国诗人,杜甫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听到好消息传来,喜不自胜,压抑已久的感情如同火山一般喷发,挥笔写就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诗作雄浑大气,思想极具厚度,此诗却是他难得的汪洋恣肆、感情泛滥的一首作品。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如意,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又常怀报国之心。仕途的不顺利加上国家屡遭战乱,作品的风格一向低沉,史称“沉郁顿挫”。因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成为了他难得的一首浪漫主义作品。

石壕吏翻译,石壕吏翻译及原文-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试解此诗。

全诗围绕一个“喜”字展开,喜为诗眼。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位于四川,离中原数千里之遥,古时交通通信不变,中原“蓟北”胜利的消息传到川中,想必耗时许久,一个“忽”字形神兼备,可以想象出手里挥舞着一纸告示的人四处奔走呼号“官军赢了!叛乱平定了!”对于长达八年身处战乱颠沛流离的人民尤其是杜甫来讲,这是一个多么意外但又振奋人心的消息,刹那间肯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梦初醒,悲喜交加。第一反应,泪如雨下,喜极而泣。一个年过五旬的老人,此刻像个孩子一般呜呜大哭,眼泪伴着鼻涕纵横流淌,事情太过突然,没有擦泪的东西,抬起胳膊撩起衣衫擦拭,以致“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悦的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感动时。

石壕吏翻译,石壕吏翻译及原文-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落泪时不是呆呆站着落泪,是四处打量身边的亲人,急于证明和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在听到捷报之前,妻儿还是愁云满面,而此刻被胜利的春风一扫而光,脸上挂着泪珠还来不及擦,满脸笑容满心欢喜地替杜甫收拾诗书——为什么?因为可以回家了,头脑清醒的妻子赶紧叫上孩子们帮杜甫收拾行李准备返回久别的家乡,终于可以告别漂泊不定的日子了。细心的妻子知道丈夫最宝贵的行李就是书籍,率先整理,可也难掩激动的心情,手忙脚乱,收拾得一团糟,因而是“漫卷诗书”,再乱也掩盖不住脸上的喜悦,喜到发狂。至于怎么个狂法,下文有交代。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此刻年事已高,为了庆祝胜利,也忍不住放纵一把,后世有词“老夫聊发少年狂”放在这里也合适不过。一把年纪了也不顾什么脸面,一整天饮酒大醉,放声歌唱,放飞自我,纵情享受一番,歌声好不好听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好。也许别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又如何呢?天大的喜事,值得疯狂一下,再不疯狂就老了。“青春”一词,自古释为明媚春光,虽然通顺,不过理解为青年时代更为确切,更能体现此刻诗人的喜悦心情。《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李善注:“青春,喻少也。”古时青春已有这个意思。因此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兼身边人,人逢喜事精神爽,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像年轻人一般一路狂欢,结伴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是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流满面。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春天,当时正是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作者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写了这首七律。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开头诗句,起势迅猛,恰当的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漂泊在外,备尝艰辛,想回故乡而不能,就是因为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收复失地的喜讯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感情闸门,初闻紧承忽传,表明捷报来的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出突然传来的捷报在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写照。失地已收,战乱将息,黎民疾苦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熬过的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场浩劫梦一样过去了,可以返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若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当时作者悲喜交集,自然想到同甘共苦的妻子儿女,回头看极富意蕴,想向家人说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亲人们不再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联,作进一步抒写。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又要纵酒,正是喜若狂的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写狂想。诗人在春天与妻儿做伴,自然就会喜若狂了。尾联写诗人的狂想,身在梓州,心已回到故乡。作者的惊喜达到高潮,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疾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这四个地方之间很远,而即从,穿,下,向贯穿起来,出现了极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诗人既显示想象,又描绘实景。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评论家都极为推崇。


标签: 石壕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