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由赖声川亲自执导的话剧,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部集体创作的话剧。这部剧首次在台湾公演,在1991年,这部剧到美国、香港巡回演出;次年由赖声川亲自导演为电影,该影片获1992年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剧片和最佳录音入围,及台湾影评人协会评选的1992年度十大华语片第3名。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一个很奇特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剧组“暗恋”和“桃花源”,他们因为场地的问题,发生了纠纷。最后两个剧组为了赶时间就同时在舞台上各自演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古今交错的感觉。
这种戏剧模式其实在当时并不多见,它是非常典型的“戏中戏”结构。就是《暗恋桃花源》本来就是一部话剧,然后这个话剧主要内容讲的就是两个剧组演话剧的,这个是非常有趣的。
而它的内容也是有些错位的。“暗恋”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因战乱而散,虽然各自都逃到台湾,但却在四十年后男主角的病床前二人相见。“桃花源”则讲的是一个渔夫的妻子和房东私通,渔夫无奈离开,结果误入桃花源,等若干年后回来,发现妻子已和房东在一起生活。这两个部剧是悲喜交加,这在一般的话剧里比较少见,毕竟我们一般看到的话剧要不是喜剧,要不就是悲剧,而它则是把二者杂糅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创作者集体智慧的力量。
虽然导演赖声川说这部剧在当时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满足了台湾人民那时候的一种愿望,但是现在看来,这部剧之所以这么火爆,应该是和现在人们的心境有关。现在的社会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快,人们经常会被各种新鲜事物包围着、推搡着,那错乱就很容易产生。
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1991年,该剧在美国、香港巡回演出;次年由赖声川亲自执导改编为电影,影片获1992年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剧片和最佳录音入围,及台湾影评人协会评选的1992年度十大华语片第3名。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暗恋桃花源》一剧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被称为【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
赖声川说:"《暗恋桃花源》的成功,在于它满足了台湾人民潜意识的某种愿望:台湾实在太乱了,这出戏便是在混乱与干扰当中,钻出一个秩序来。让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看久了,也就搭调了。"
这出戏,统合了台湾观众生活中的许多乱象;它开掘的社会潜意识,综合了台湾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态 ,甚至也反映了台北都市的百相。这种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再往深一步,表达在戏剧艺术中,是有意识地提炼一种美学上的追求。
台湾剧作家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混乱却有秩序的故事:《暗恋》部分讲述了江滨柳和云之凡这对青年男女在上海因战乱相遇却又因战乱而分离,双方最终均逃到台湾却彼此毫不知情,40年后江滨柳因病即将离世,早已男婚女嫁的两人在医院重逢这样一出现代悲剧;《桃花源》部分讲述了武陵渔夫老陶因妻子春花与房东袁老板有私情,离家出走却误入桃花源,若干年后回到武陵,春花与袁老板虽已成家生子但生活却并不如意,老陶无奈欲重回桃花源这样一出古装喜剧。《暗恋》和《桃花源》这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因演出将至,又都与剧场签订了当天的彩排合约,双方都不肯退让,不得不在剧场里各占一半舞台同时彩排而演绎出了一个互相碰撞且悲喜交错的精彩故事。
1986年《暗恋桃花源》在台湾登上舞台,首映至今已风靡两岸29年,演出场次不计其数,版本更是丰富多样。
纵观《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之上,两个话剧,两个历史背景,虚拟与写实、喜剧与悲剧、大陆与台湾、历史与现实等不同元素共存其中,看似相互抵触,却又无处不在互相吸引,进行碰撞,彼此牵扯,特别是后半场两个剧组各占一半舞台同时进行,演员之间的互相干扰,台词之间的相互对接,此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竟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观众不再只是一个看客,还是观察和行动的主体,看到最后舞台上孤零零的疯女人,使观众不由得陷入思考:她,他们,我,我们究竟是在寻找爱,寻找希望,还是在寻找自己。
先说结论:《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很优秀的戏剧。
《暗恋桃花源》包括两个故事,一个是温情的爱情故事《暗恋》,一个是嬉闹的搞笑故事《桃花源》,其实分开来看,这两部作品都只是还好,意思不小也不大。但《暗恋桃花源》的优秀之处在于后现代的“并置”,即将两个剧目放在一起,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让两个剧目发生了化学反应,即两个剧目的台词在其中一幕串到了一起,甚至可以互相衔接;而从作品的内涵来看,虽然两部戏看起来风格迥异,但是实际上都在讲生命中的“难以得到”,无论是爱情还是桃花源。全剧中那个总喊着“刘子骥”的名字寻寻觅觅的女子,即是对这一主题的象征。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这一点,现在似乎很少被提起。但这也非常神奇,即这样一部剧作格外完整的作品,竟然是假一群才俊的智慧合力完成的。当然,这中间赖声川的领导者作用功不可没,他也通过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台湾乃至中国剧坛的地位。我们也可以从这部作品中看到未来赖声川创作的影子,即他是一名有想象力、敢于实践的现代导演,但可能因为他留学美国学习戏剧的背景,他也不是一位非常先锋的导演,讲一个温情而有意蕴的故事,是他的擅长与爱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暗恋桃花源》的排演史,这部作品见证了海峡两岸一批优秀演员的精彩表演,比如林青霞、金世杰、黄磊、袁泉……而可能更重要的是,这个戏可能是全国校园剧社排演次数最多的戏,现在赖声川的上剧场甚至发起了免费请学生剧社到上剧场演出他们自己版本的《暗恋桃花源》的活动,这个戏对于戏剧在中国的普及,也是功不可没的。
标签: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