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是什么?
在艺术史上,不少才华横溢的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出若干个优秀艺术作品成为“名家”“名人”后,就再也拿不出超越其原来作品或与其原来作品能媲美的作品了,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江郎才尽”,意思是该艺术家的才智已经用绝耗尽了。
造成“江郎才尽”的原因很多:
一种情况是,有些艺术家在某一创作时期进入个人艺术人生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其作品已至巅峰。而过了这一时期再也达不到原来的这个高度了。就如同竞技体育中的一些运动健将其在某一时刻创下的纪录以后自己再也无法打破一样。
一种情形是,艺术家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然后成了名家名人,频繁于艺术创作之外的各种社交应酬活动,思想和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沉浸于醉心于艺术创作了。
还有一种情形是,艺术家成名后身份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职业画家成为身兼多职多重身份的“杂家”,自然很难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再有一种情形,就是“醉翁之意本不在酒”。有些艺术工作者虽然很有艺术秉赋,但其志向不在艺术追求上,而是把艺术作为晋阶晋级“改换门庭”的手段,在创作出一两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后,个人境遇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便放弃艺术改做其他了。
综上所述,除了第一种情形外,导致“江郎才尽”的原因主要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艺术的追求,进而对艺术学习不再那么坚持不懈,对艺术创作不再那么专注执着,对生活不再那么深入体验感悟,等等,如此,生活体验不足,技艺没有提升,没有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不现,怎么能不“江郎才尽”呢!
艺术、艺术、艺术,人们在谈论艺术的时候免不了会去谈论艺术家,比如,艺术家的个人隐私、艺术家的艺术才华以及艺术家的学习创作经历,是如何从默默无闻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所以说,不只是艺术让人感到神秘好奇,艺术家同样也让人感到神秘好奇,问题来了: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
我们可以这样去认为,虽然艺术无止境,但艺术家却会“江郎才尽”,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艺术和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文化理念是极为广泛、极为深奥的,所以艺术理念表现的也寓意深远;艺术家是人不是神,人的精力有限,审美会疲劳,思想也会迟钝……
言归正传,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骄傲自大,不谦卑学习,上一段已经说了,艺术无止境,艺术就好比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艺术家在攀登这座高峰时,是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不去想法设法如何避开这些磕碰,就会不进则退,
当一个艺术家不学习不思考的话,艺术才华同样就不进则退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精神下的产物,不以空杯的心态向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学习交流,艺术认知、艺术理念就始终都在原来的层面上,不会提升,长此以往就无法创作出更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是以大自然为师,所以艺术家要经常融入大自然,去发现自然万物的形态特征、生命规律,自然万物皆有灵性,艺术要表达的就是人的精神与万物哲理,如果一个艺术家不经常接近大自然,那么不只是视野变窄,导致审美疲劳,也无法体会生命的真谛,创作就缺乏灵感了,从而也就“江郎才尽”了。
江郎才尽多因满足於现状,思想僵硬,缺乏生活,懒於探索所致。艺术虽无涯,但发展有瓶颈,越在高处越
难。艺术犹如登山,世上多少人能登上珠峰顶?江郎终会才尽,这是艺术规律,永葆並非易事,就看何人何时出现而己。
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有很多种。艺术是无止境的高峰,是不断地创新一个高峰又一个高峰永远达不到的顶峰。每个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数量和品质都是有限的,在艺术创作达到高峰时,都有“江郎才尽”的瓶颈现象,这是艺术的客观现实的规律性。
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生涯很短暂,有些艺术家在年轻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但是到了中年以后再也创作不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些艺术家一生只创作一部艺术作品,就“江郎才尽”再也创作不出第二部艺术作品,这些都是普遍现象。
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艺术家的全部创作基础。艺术家如果没有在各种生活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和库藏,他就“江郎才尽”地陷入艺术素材的枯竭,创造不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三、艺术家的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艺术家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的广度和深度。艺术家的生活经验和艺术造诣越有广度和深度,他的艺术生涯就越长久不衰,就能不断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早年写《别赋》、声名震天下的江淹,为何后来却“江郎才尽”?在网络新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中,提出这个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江郎之所以才尽,在于晚年人生地位的显达,被封为醴陵侯,富贵而安,才华和灵感逐渐被生活所囚禁,再也写不出像样的诗文。至于郭璞托梦的五彩笔见还的传说,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封侯拜相,富贵而安,才华和灵感遭受生活的囚禁,再也写不出像样的诗文,华夏历史上此类人物不在少数,江淹恰恰成了代表。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的苏东坡,深深体验到生活磨砺的灵感奖赏,所以他甘冒极大风险、带着大儿子苏迈于半夜三更去石钟山考察,从而写出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夜半考察报告——《石钟山记》。
篇末的议论很值得玩味,“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得名原因,社会上之所以没有流传,大概有三点:
一是实地考察的郦道元,跟我见到的情况一样,但他记录得不够详细。
二是官僚士大夫,皆有很高的写作才华,但位高权重,不肯冒险,缺乏素材,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是渔工水师,素材丰富,却缺乏写作能力。
标签: 荷花淀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