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华古体诗词是繁荣还是倒退了,大家畅所欲言?
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切都在与时俱进,古体诗(包括格律诗)如果繁荣,那就是逆潮流,如果倒退了那必是情在理中,合乎历史发展规律。我知道有人一定不服,但事实胜于雄辨,看看现在某些今人古体诗(包括格律),不乏词藻堆砌,无病呻吟,故弄玄虚,意浅情薄,桎梏格律,刻舟平仄,索图对仗,那里还有唐诗万紫千红的丁点余光呢。
从历史看唐诗登峰造极,无以复加,才转为宋词,宋词凌绝登顶,后有元曲。所以今天诗歌的出路应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才对。现实很无奈,现代诗歌中除海子等少数几个真诗人外,多是把散文分裂,断句,东拉西扯,拼凑成诗,实在是当不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与大任,奈何?
提问说:中国诗词协会多如牛毛细雨,诗词之量数前无古人后(恐怕也是)无来者,繁荣象征。笔者不作评论,凡事自有来头,喜欢就好,热热闹闹,满天星斗云雾开,大家好就是真的好。
【原创】是繁荣。首先从数量说,现代旧体诗、律诗、词的数量,不知道是古代的几百倍(呈指数增加)。包括现代出版相对容易。更不用说网上发表多少!这是一个衡量繁荣还是倒退的指标。所以从数量来说,是进步的。
再说质量。唐诗是律诗的高峰宋词是词的高峰。这是公认的。但在唐宋时期也没有现代对唐诗宋词的推崇。而是经过二千多年的研究宣传,历史的检验而推崇备至。誉满天下,甚至把她们说成最高峰。然而,再过几十年几百年,我相信,现代的以现代的声韵(读音)、新韵(脚)的律诗、旧体诗、词也会得到未来人的推崇点赞。大浪淘沙,剩下的是好东西。
总之,不能妄自菲薄。当然也不能骄傲自满。脚踏实地,熟读(!)靠谱的现代律诗、词、旧体诗(五百一千首以上),写出的作品定会有好的成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不知我有没有资质答?如果有,我的认为中华古体诗词是确确实实的倒退了。现象一:中华古体诗,要不要格律的问题,是唐朝初期讨论的一个问题,经过多方争论,确定向格律诗(近体诗)发展,经过唐宋明清文人墨客的努力,已有一整套近体诗的规定。但现在有人反对,要回到七言古诗词,即唐以前的古体诗,有个叫靳军的人,还把复古的七古,称为靳军体,光头条上点赞的流量达万计,还有个女的明目张胆提出,要把靳军推选为当代古诗词的领军人物,都去学习什么明明是古七的诗。
现象二:我的记忆中,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我认识的老诗人,都是民国时期的夫子,他们聚集在一起争论最多的不是要不要格律诗,而是要用什么韵,当时有《平水韵》,有1937年蒋介石领发的《中华新韵》,还有一名叫张彩庵的文人,搞了一套“彩律”,大家争来争去,就是用什么韵,要不要用彩律。争到最后,认为彩律作为潜规则,可用可不用,有人爱用,就去用。不用的人,诗词能符合《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的,都是合格的格律诗。而《中华新韵》还是不去用,因为是蒋介石颁发的。而今天不是讨论用什么韵问题,而是声讨什么韵律控。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生产方式一夜回到汉朝。现在古诗词上,又有人提出什么靳军体,一夜回到唐朝前。这明明是开历史倒车,这些人居心叵测,完全在摧毁中华文化自信。对这一现象应引起注意!
标签: 古体诗词